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探析会计行业诚信丧失的根源

发布时间:2014-07-28 21:36

  第一,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使一些不法分子违背职业道德、有机可乘,造成不良后果,诚信受到考验。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年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还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权利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会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不断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正如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第二,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造成丢失诚信。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缺乏、败坏、沦丧,主动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慝、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频出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账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账,表观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没有做到“诚信”。
  第三,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使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失去“诚信”。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但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有些会计人员便做好“技术处理”,以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理,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的会计人员,笔耕论文,自己一向爱岗敬业,也能做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但是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也出于无奈,放弃原则违心操作。更有甚者,有的会计人员主动为单位负责人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但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乏。
  第四,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不到诚信工作。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程度不够也有关系。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薄混乱,账账不符,报表虚假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诚实守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意思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诚恳老实,有信无欺,作为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职业和会计人员,更要将“诚”字当作工作的第一要求,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状况,不弄虚作假。“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含义就是:真实反映、正确记录、认真履行会计的基本职能,切实实现会计的目标,不弄虚作假。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本文编号: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