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液化场地地震反应完全耦合动力分析及其验证
本文关键词:可液化场地地震反应完全耦合动力分析及其验证 出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砂土液化 Biot动力固结方程 有限元 广义塑性模型
【摘要】:目前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在液化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上应用较少,本文利用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模拟了0.15 g和0.5 g加速度输入下的自由液化场地振动台试验以及实际液化场地的地震动变化情况。利用修正的Pastor-Zienkiewicz Mark-III模型来模拟砂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化特性,并详细叙述了该模型参数的选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模拟液化场地地表加速度和孔压比时程的变化规律,模拟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在整个频域内与实测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本文选用模型参数方法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群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学系;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00041110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51121005)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3.群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学系,桐生376-8515,日本)引言地基承载着上部结构,同时在地震过程中传递着地震荷载,形成了复杂的土-结相互作用,而土层液化因素的加入,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从基本的自由场地出发,研究液化对地表影响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对上部工程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凌贤长,王臣,王志强,王东升,王成;自由场地基液化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2 黄茂松,李进军;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理论与数值解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贤长;徐鹏举;于恩庆;唐亮;高霞;鹿庆蕊;;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2 王国新;徐令宇;;自由场地液化振动台实验结果分析与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3 牛琪瑛;张明;杨庆陶;;桩体加固液化砂土模型地基沉降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6期
4 魏春莉;胡建新;张力;唐光武;;地震作用下挡土墙动土压力分布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5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正交等元胞土体结构临界刚度模型[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6 周新民;孙鸣宇;夏唐代;张忠苗;陈向;;饱和土中流体对压缩波传播特性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高霞;张勇强;辛全明;;土体液化动力分析数值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夏唐代;周新民;;气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郭英;吴永娟;牛琪瑛;;碎石桩加固不同密实度砂土宏观液化现象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3期
10 凌贤长;唐亮;;液化场地桩基侧向响应分析中p-y曲线模型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土体稳定结构刚度等元胞正交模型[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2 赵明阶;吕卫兵;;多相土-石复合介质波动传播特性[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鹏;弹性波作用下饱和地基中圆形基础的振动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平;弹性波的多重散射在工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6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何芳社;饱和土与梁、板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9 丁光亚;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卫振海;岩土材料结构性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宏川;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路堑边坡重力式挡墙破坏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宇;挤密砂桩加固液化土地基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罗强;饱和粉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5 苏荣臻;无填料振冲法在粉细砂地基中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王立国;城市交通荷载对摩擦桩承载力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7 闫卫泽;散体材料砂桩加固液化砂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任自铭;地震作用下斜坡动力响应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魏春莉;桩—土—桥梁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10 胡建新;模拟液化与非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地震作用的对比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敏政;地震模拟实验中相似律应用的若干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2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陈龙珠,吴世明,曾国熙;弹性波在饱和土层中的传播[J];力学学报;1987年03期
4 夏唐代,陈龙珠,吴世明,朱少杰,丁狄刚;半空间饱和土中瑞利波特性[J];水利学报;1998年02期
5 陈龙珠,黄秋菊,夏唐代;饱和地基中瑞利波的弥散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6 黄茂松,钱建固,吴世明;土坝动力应变局部化与渐进破坏的自适应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7 杨峻;吴世明;蔡袁强;;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兆平;完全耦合互感电路的暂态过程[J];大学物理;1991年06期
2 李汝良,蒋逢春;非完全耦合互感电路的完全响应[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王媛;刘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静态全耦合参数反演[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4 李汝良;完全耦合互感电路对任意信号的响应[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5 刘正生;完全耦合互感电路对指数信号响应的解法研究[J];大学物理;1995年03期
6 李培超;;地面沉降变形非线性完全耦合数学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弘怀;郑铣鑫;唐仲华;侯艳声;;宁波平原地面沉降全耦合数值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根;唐春安;李连崇;;一个可用于全耦合固结分析的低阶稳定新单元[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序杰;刘彬;;考虑尺度效应的错层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的完全耦合热应力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孙炳楠;孙绍东;;大跨度桥梁全耦合颤抖风振响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良;OCC与MTO技术首次完全耦合[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娟;全耦合Rulkov神经系统的动态转迁[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杜文玉;复杂TIG电弧多物理场全耦合数值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3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