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考虑剪跨比及截桩填芯影响的PHC管桩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09:48

  本文关键词:考虑剪跨比及截桩填芯影响的PHC管桩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HC管桩 受剪破坏 剪跨比 截桩 填芯


【摘要】:多次震后调查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地震作用下可发生受剪破坏。针对管桩抗剪问题,基于现行管桩图集中标准PHC管桩设计制作24个管桩试件,进行多种剪跨比下的PHC管桩抗剪承载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经综合考虑剪跨比、箍筋分布、纵筋配筋率、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混凝土强度等影响因素,提出考虑剪跨比影响的PHC管桩抗剪承载力建议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离散性较小。同时,考虑到目前工程上截桩现象十分普遍,特针对工程上截桩及截桩后填芯的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就截桩及填芯对管桩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计算建议,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Abstract]:Many post-earthquak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 can be subjected to shear failure under earthquake. Aiming at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pipe pile, 24 pipe pile specimen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ased on the standard PHC pipe pile.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shear span ratio, stirrups distribution, reinforcement ratio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effective preloading stress of concrete and concrete strength are considered. The proposed formula of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PHC pipe pil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hear span ratio is put forward. The calculated valu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value and the discreteness is small.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at the phenomenon of truncated pile is very common in engineering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cutting pile and core filling on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pipe pile is analyzed, and some calculation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华管桩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引言多次地震的震害分析都表明管桩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受剪破坏。刘惠姗对日本几次典型地震中30个建筑物的桩基破坏形式进行了汇总,发现钢筋混凝土管桩(包括PC管桩及PHC管桩)大部分为受剪破坏,尤其多发生在桩头与承台连接处、承台以下及软硬土层交界处。陈跃庆等[1]也对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志涛;周明华;陈友文;;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2 陈跃庆,吕西林;几次大地震中地基基础震害的启示[J];工程抗震;2001年02期

3 凌应轩;李建宏;黄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7年01期

4 汤关祚,王清,禹琦;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计算式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4年01期

5 曾庆响;梁焕华;肖芝兰;李法尧;;PHC管桩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计算[J];工业建筑;2010年01期

6 张星宇;柳炳康;凌应轩;盛海;;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承台结合部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4期

7 曾庆响;梁焕华;李法尧;肖芝兰;朱振林;董清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04期

8 刘永超;郑刚;康谷贻;王清龙;;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5期

9 吴江斌;楼志军;宋青君;;PHC管桩桩身抗剪承载力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2年05期

10 吕志涛,石平府,周燕勤,,;圆形、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永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同焰;;圆形截面混凝土结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J];安徽建筑;2007年05期

2 卢华喜;梁平英;尚守平;朱志辉;;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隔震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3 任红梅;吕西林;李培振;;饱和砂土液化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4 谢晓东;何必;;路基工程中的砂土液化判别与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5 刘英麒;张峰;;地基工程的验槽与地基的加固处理[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6 凌应轩;李建宏;黄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7年01期

7 盛海;张星宇;宋满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受剪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7年05期

8 邵永健,朱聘儒,陈忠汉;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0年11期

9 刘凡,陈忠汉,孙敏;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0年11期

10 白凤;;论我国中小学教学楼防倒塌的抗震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雪;宫必宁;;浅析地基震害——地基液化[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铁成;杨志坚;赵海龙;王文进;;改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刚性桩加固路堤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颖轶;基坑支护体系地震灾变特性及结构损伤状态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永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4 骆华勋;钢筋均匀分布的混凝土构件破坏面统一模型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增志;预制混凝土管柱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卢华喜;成层地基—桩基—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方崇;基于城市建设地基土细观结构与场地自振特性变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周爱红;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东辉;侧嵌式管桩受力性能及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薛江炜;桩伴侣(变刚度桩)对直接基础与间接基础的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辽西风积砂土振动液化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杨军;辽沈地区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杨景松;复合载体夯扩预应力管桩施工及承载性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许岩剑;坑底软土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5 吴霞;考虑桩箱—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孙文涛;内胀式吊桩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黄群贤;地震液化诱发地面大位移及其对桩基影响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8 朱巍;场地条件对减震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04年

9 凌应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填芯混凝土抗剪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宋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填芯混凝土抗弯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国忠,王忠生,周黎明,陈勇;灌注桩后压浆法作用机理和施工工艺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吕志涛;周明华;陈友文;;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3 王洪国;范浩;葛天英;;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拔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1期

4 赵连平,赵立斌,王树人,王利华;后压浆工艺在扩底桩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1999年02期

5 黄生根,刘萍;桩底后压浆技术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S1期

6 郑桂心;桩端后压浆提高单桩承载力性状研究及应用[J];福建建筑;2000年S2期

7 石兆吉;郁寿松;;液化对房屋震害影响的宏观分析[J];工程抗震;1993年01期

8 刘惠珊;桩基震害及原因分析——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启示[J];工程抗震;1999年01期

9 钟肇鸿,胡仲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年12期

10 凌应轩;李建宏;黄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升才,江见鲸,于庆荣;复合剪力墙板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2001年09期

2 金焕;;钢骨轻骨料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0期

3 付光旭;李峰;李伟;;异形柱节点受力机理与破坏形式浅析[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4 凌利改;陶源;;冷弯薄壁型钢单面覆石膏板组合墙体抗剪性能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吕艳梅;易伟建;;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研究:Ⅱ有腹筋梁[J];建筑结构;2009年S2期

6 聂旭;邱攀;;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RC梁在高温下的抗剪承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7 任育林;程亮;;钢管混凝土柱剪切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陕西建筑;2008年03期

8 郑建岚,钱在兹,郑作樵;协调桁架模型在抗剪承载力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8年05期

9 王腾,闫宝民,赵成文,苑振芳;混凝土砌块剪力墙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10期

10 狄谨;无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立红;;约束砌块墙体抗剪承载力及变形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2 谢剑;陈胜云;赵彤;;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学文;蔡健;彭敏;杨玉华;叶海夫;;腹部开孔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初探[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4 严正庭;;组合梁的混凝土板抗剪设计[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潘斯勇;李元齐;;自攻螺钉连接承载力研究进展[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健;肖建庄;雷斌;;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及其可靠度分析[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鹏;何保康;陈卫海;袁耀明;;冷弯型钢立柱组合墙体抗剪性能研究综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旭;傅学怡;;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韦灼彬;郭明;;U型钢-早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计算[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方东 申伟 王鹏;220千伏日照—招贤输电线路工程进展迅速[N];国家电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阳;楔形变截面工字钢梁腹板的抗剪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哲;钢骨混凝土异形短柱承载力和延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吕艳梅;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5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欧阳煜;玻璃纤维(G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唐光暹;桁架式SRC梁-RC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贾金青;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及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管品武;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钅交)区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10 苏哈布;开孔钢板剪力键的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瑞华;砼空心小砌块配筋砌体墙体的剪切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崔倩;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全过程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3 黄健;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张闻;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刘岳鑫;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度及钢纤维替代箍筋的有效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劭凯;低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杨军平;灰色系统理论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冯永伟;高强混凝土高强连续复合螺旋箍筋柱抗剪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邓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石宇;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3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73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