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材料改善高含水率淤泥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淤泥 切入点:高含水率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疏浚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高含水率淤泥具有高流动性的典型特点,导致此类淤泥运输、周转都极为不便。开展了利用高吸水材料改善淤泥流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淤泥的流动性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上升,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之间近似成二次函数关系。通过添加较少量的高吸水材料就可以使淤泥的流动性迅速降低到非常利于运输和周转的程度;引入"净流动值"定量地描述高吸水材料对淤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淤泥在添加一定比例的高吸水材料后其"净流动值"降低比例处于相同水平;高吸水材料对淤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在极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显著体现,未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情况下淤泥流动值改善就已接近最优值,搅拌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淤泥流动性改善效果并无明显影响,工程应用时的工作耗时和工作强度将会明显降低。
[Abstract]:The high moisture content silt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urban dredg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luidity, which lead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such silt and its turnover is very inconvenient. The experiment of improving the fluidity of silt by using high absorbent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ity of sil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The curve fit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approximately quadratic.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the fluidity of silt can be reduced rapidly to a degree that is very conducive to transportation and turnover. The "net flow value"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on the fluidity of silt. The "net flow value" of silt with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ecreases at the same level after adding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super absorbent material.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material on the fluidity of silt can be obviously reflected in a very short tim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low value of silt is close to the optimum value without sufficient mixing. The duration and strength of agitation have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sludge fluidity, and the working time and intensity will be obviously reduc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水工构造物检测诊断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试验室;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309055) 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No.201332849A090)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计划(No.2013-BK15H00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No.2012GXNSFGA060001)
【分类号】:TU4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建望;顾欢达;;流动化处理河道淤泥的填充性试验研究[J];福建建筑;2009年04期
2 顾欢达;顾熙;;河道淤泥的轻质化处理及其工程性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3 李仲谨;李小燕;郭焱;;农用高吸水性树脂及其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4 邵水源;涂亮亮;邓光荣;党学术;;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5期
5 顾欢达,顾熙;河道淤泥的有效利用方式及其物性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丁建文;张帅;洪振舜;;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09年06期
7 杜建军,王新爱,廖宗文,苟春林,毋永龙;不同肥料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及养分吸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惠莉;林思达;;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5期
2 刘波;;化学肥料对保水剂吸水倍率及养分吸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陈飞;唐宏科;;丙烯酸共聚物-有机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樊红日;张立颖;黎洪;尹丽;;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5 崔娜;张玉龙;曲波;白丽萍;杨红;;保水剂对苗期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年23期
6 顾欢达;顾熙;;河道淤泥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性质稳定性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蒋海青;叶勇;杨晶元;王晓钧;张萍;祖向阳;;太湖淤泥用作片状模塑料填料的探讨[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4期
8 华根应;开明;鲁玉芬;;节能环保型地基处理方法的探索[J];才智;2010年26期
9 顾欢达,顾熙;地基处理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0期
10 丁建文;洪振舜;刘松玉;;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永胜;杜建军;谢勇;;保水剂对基质培菜心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杜建军;王新爱;苟春林;;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郭建芳;李成学;王曰鑫;王吉秀;谢春琼;;保水缓释肥对尿素缓释效果的研究[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春雷;朱伟;范昭平;;淤泥复合型固化材料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徐刚;韩玉玲;高文瑞;李德翠;韩冰;孙艳军;;保水蓄肥改土剂与氮肥结合对辣椒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征文;农林用保水剂遴选及复合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黎荣;排污河道沉积物特性、分布及其疏浚处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厉恩华;大型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6年
5 张春雷;基于水分转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李嘉竹;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对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保持效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杨;保水剂与肥料及土壤的互作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张静;自制SAR协同HIFU杀灭细粒棘球蚴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庆;固化疏浚淤泥—磷石膏混合土工程性质及膨胀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荣进;有机—无机复合混凝土内养护材料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卿;固废稳定化与材料老化新型一体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文慧;内养护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变形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叶森;流态泡沫塑料轻质混合土防治桥头跳车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4 史成江;混合土(粉质黏土与疏浚土)作为填埋场衬垫系统材料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马殿光;淤泥再生废弃泡沫塑料轻质混合土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曾科林;腐殖酸对淤泥固化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D];河海大学;2006年
7 俞峰;低围压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苟春林;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与化学肥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慧珍;吸水性接枝淀粉产品性能测定及残留单体富集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粟晓万;高吸水性树脂与铵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张春雷,刘汉龙,高玉峰;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2 屈阳;朱伟;包建平;刘青松;蔡健明;;衡阳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3 余丽秀,张然,孙亚光,蒋清民;丙烯酸盐/膨润土/淀粉共聚复合高吸水材料制备研究[J];非金属矿;2005年06期
4 刘仁鹏,刘方京;泥水加压盾构技术浅谈[J];工程机械;2001年03期
5 徐元;港口建设与疏浚之间关系浅议——兼谈第16届世界疏浚大会有关情况[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6期
6 丁佩民,申刚;水泥处理的河道淤泥作为交通工程填料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J];公路;2002年03期
7 李思清;陈达章;谭少华;刘穆;;气泡混合轻质土技术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07年07期
8 刘事莲;;中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设计概述[J];中外公路;2007年04期
9 张亚梅,李向东,孙伟;水泥基材固化处理含铜污泥的析出性能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年04期
10 詹炳根;丁以兵;;超强吸水剂对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姬凤玲;淤泥泡沫塑料颗粒轻质混合土力学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天顺;淤泥发泡颗粒混合轻量土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宇光,高德玉,侯静,B.海曼,郑辉,杨英范;超级复合吸水材料选择性脱除汽/柴油中水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6年03期
2 王庆军,全一武,张粉英,陈庆民;利用~(60)Coγ辐射聚合技术研制淀粉型农用高吸水材料[J];核技术;2003年04期
3 王有朋;唐蓉萍;李薇;;不同坡缕石处理方法对高吸水材料的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30期
4 ;国外推出吸水预干陶瓷干燥新工艺[J];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汪琦,
本文编号:1612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