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检讨

发布时间:2018-03-23 21:10

  本文选题:城市公共空间 切入点:城镇化质量 出处:《求实》2015年09期


【摘要】: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塑造公共意识、促进产城融合,因而成为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人与地、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质量的应有之义。据此评判,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理念落后,供求矛盾突出;追求宏大平整,破坏自然肌理;割裂历史文脉,丧失文化个性;突出审美价值,忽视人文关怀;排斥弱势群体,加剧社会隔离等。为此,政府应把政策干预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即挖掘私人资本与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形成个性鲜明的公共空间;转变设计理念,强化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发挥非政府机构作用,建立公共空间的大众参与机制。
[Abstract]:Good city public spa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creating public awarenes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people,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the "human modernization"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ly, our city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series of problems, mainly as follows: the planning behind the idea,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pursuit of grand level,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al texture; fragmented historical context, the loss of cultural identity; outstanding aesthetic value, ignoring the humanistic care; exclus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increasing social isola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four policy interventions aspects of mining private capital an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system;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the formation of distinctive public space; change of design concept, strengthe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Human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to establish a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for public space.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GL015)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4-CXTD-04)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JJ067)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AB790017)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宁兴;耿虹;;中国城市建筑景观与后殖民主义批评——中国城市建筑景观“趋同”的思想根源及其出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2 张庭伟;于洋;;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管理[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3 杨震;徐苗;;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4 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3期

5 孙彤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5期

6 许凯;Klaus Semsroth;;“公共性”的没落到复兴——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对照下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3期

7 杨贵庆;;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与规划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3年06期

8 岳华;;当代德国城市公共空间之市民性的表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柳立子;;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以广州与岭南文化为例[J];学术界;2014年02期

10 李桂华;郭爱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政府退出的视角[J];求实;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宁;杨忠伟;;从“零和”至“正和”——博弈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合作开发要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2 刘兆鑫;;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及拓展目标和工具[J];城市问题;2010年08期

3 戴林琳;徐洪涛;;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3期

4 张小勇;;巴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3期

5 罗巧灵;于洋;张明;;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新思路[J];规划师;2012年06期

6 王旭;万艳华;;人文主义的回归: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特性演变探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8期

7 徐翔;;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潜在危机与多元维护[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5期

8 孙彤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5期

9 马璇;林辰辉;;消费时代城市商业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S1期

10 孙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奇峰;徐辰;;广州滨江东滨水空间的城市公共性分析与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山;;城市综合体概念辨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云;汪志雄;;基于发展转型视角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屈爽;;城市Q空间[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6 古海波;崔,

本文编号:1655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55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