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低收入人群夜间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中村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6 11:56

  本文选题:夜间 + 公共空间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1期


【摘要】:夜间公共空间是城中村居民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典型城中村的调查研究,结合珠三角城中村社区夜间公共空间现状与居民的活动行为特性,以居民对夜间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与活动需求为基本依据,从空间整理、时间管制、行为模式、个体特性四方面对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契合居民的行为倾向需求,激发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城中村夜间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Abstract]:Night public sp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place for the village residents in the city, and its environmental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ypical urban villag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activity behavior, the basic basis of this paper is the residents' feeling of using public space and their demand for activit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spatial arrangement, time control, behavior pattern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ight public space of the village in the c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sidents' behavioral tendency and stimulate rich and varied activities. Realize the organic renewal of the night public space of the village in the city.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2013年度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DG38)
【分类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黎云;陈洋;李郇;;封闭与开放:城中村空间解析——以广州市车陂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2 赵榕;;“事件——空间”:伯纳德·屈米的设计策略及其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美思;;现代住区室外空间对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2 吴晓华;王水浪;;声光色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王万喜;;园林中障碍设置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吴琴香;唐丽;陈亮明;;基于人的行为需求的现代城市公园建设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李皓;弓弼;樊俊喜;;浅谈人性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以西安大唐通易坊商业街景观改造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6 张树楠;尚改珍;董英魁;黄涛;;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7 张玮;;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8 张蓉;陈月华;;园林植物的空间组合[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9 田建林;杨海荣;;公园中几类游园行为的分析与设计策略——以张家界市城区公园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3期

10 李艳;沈守云;;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军;李海凤;;失地农民社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更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陶亮;;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洁;王维力;;城镇广场规划设计和大众环境行为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詹美旭;;城中村改造经验、困局与对策研究-以广州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曹莹;;浅谈大众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A];2012北京园林绿化与宜居城市建设[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3 马静;郑州市增进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纪武;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孙晓春;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蔡建国;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裘鸿菲;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吴荻;儿童与居住区环境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晓莉;细节中的住宅建筑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海波;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臧慧;城市广场空间活力构成要素及设计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娟娟;城市公园绿地布点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姜世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2 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2年02期

3 单军;城里人、城外人……——城市地区性的三个人文解读[J];建筑学报;2001年11期

4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蓉,杨昌鸣;城市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整治[J];中外建筑;2003年03期

2 李蕾,李红;聚落构成与公共空间营造[J];规划师;2004年09期

3 迈克尔·毛赞;16# 书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年09期

4 吕红医,李立敏,吕昀;场所的丧失与重构——下伏头村公共空间形态分析[J];新建筑;2004年06期

5 吴嘉振;;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嘉兴南湖1921国际俱乐部公共艺术课体验[J];建筑与文化;2005年08期

6 Kat;;最佳公共空间 芝加哥 千禧公园[J];房地产导刊;2005年07期

7 张颖川;关于公共空间的笔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7期

8 高静,程先斌;传统室外公共空间初探——以罗城古镇船形街为例[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9 周红卫;人性化的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特色分析[J];装饰;2005年01期

10 杨升田;对城镇公共空间雕塑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陈鑫春;;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2 韩放;陈怡如;关本英太郎;;日本的市民媒体活动的实践以及公共空间构建的可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赵丽琴;袁煌;谭章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周红卫;;人性化的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特色分析[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军;李海凤;;失地农民社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更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屈爽;;城市Q空间[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王粟;;浅析城镇化过程中对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求转变[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黄瓴;李翔;陈黄果;刘阳;;资产导向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民乐村社区发展规划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谭伟;刘博敏;;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与太平北路交叉口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连宇;给公众留下“公共空间”[N];沈阳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程思远;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空间[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吴树伦   ;塑造文明的公共空间[N];自贡日报;2012年

4 刘仲;公共空间大而无当[N];建筑时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侵占公共空间,损人利己不可取[N];绍兴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程思远;公共空间的本土关注[N];中华建筑报;2012年

7 余秋雨 本报记者朱采菊整理;城市美学与城市发展[N];南通日报;2010年

8 李朝阳;“变数”与“常数”的合理应用[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人民文学》杂志社原副主编、作家 肖复兴;说说我们城市的“公共空间”[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曦;公共空间的“私人定制”[N];中华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公伟;生态伦理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3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4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燕;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饶三春;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静;城市回族社区更新改造中公共空间的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陆俊才;村庄公共空间的适应性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谢珊珊;新都市主义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理;峡景公共空间系统——山地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赵云飞;创意产业园区公共空间整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冷欣;数字环境下公共空间及相关行为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麻静;空间的角逐[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葛静;济南泉城水边公共空间灵活利用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05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05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