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耐火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4 00:11

  本文选题:叠合楼板 + 受火试验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12期


【摘要】:在ISO 834标准升温条件下,进行了8个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足尺试件的耐火性能试验,考察钢筋类别、板底是否涂抹水泥砂浆粉刷层以及简支或连续等因素对叠合楼板耐火极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ISO 834标准火灾下,以跨中挠度变化率作为叠合楼板达到耐火极限的判别标准更为合理;所有试件最终均发生跨中区域横向受拉裂缝引起的弯曲破坏,破坏时各试件的跨中挠度较大,延性较好;预应力试件耐火极限小于常温下等强配筋的非预应力试件;板底涂抹粉刷层后,抑制了板内受力钢筋温度的升高,耐火极限明显提高;连续试件约束了悬挑端上翘,降低了试件的荷载水平,耐火极限提高幅度最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验叠合楼板进行了火灾反应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表明:连续叠合楼板能够满足楼板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实际工程需要。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ISO 834 standard temperature rise, the fire resistance tests of 8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s with full scale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types of steel bars wer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floor is coated with cement mortar or not and the influence of simple or continuous support on the fire resistance of superimposed floor.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SO 834 standard fire,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he variation rate of the mid-span deflection as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superimposed floor slab to reach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and all the specimens are eventually subjected to bending failure caused by transverse tensile cracks in the mid-span area. When the specimens are destroyed, the deflection in the span is larger and the ductility is better;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of the prestressed specimens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unprestressed specimens with equal reinforcement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the floor is coated with paint,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eel bars acting on the plate is restrained. The limit of fire resistance is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continuous specimen restrains the upwarping of the cantilever end, reduces the load level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range of the increase of the fire resistance limit is the larges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ire response of the composite floor. The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inuous superimposed floor can meet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needs of the first grade of floor fire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79)
【分类号】:TU352.5;TU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立堂,董毓利,袁爱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的抗火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4年04期

2 郑文忠;许名鑫;杨杰;胡琼;侯晓萌;石东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抗火性能试验与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6期

3 郑文忠;闫凯;王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2期

4 许清风;韩重庆;李向民;陈振龙;;不同持荷水平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耐火极限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3期

5 吴方伯;邓利斌;刘彪;李钧;陈赛国;;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05期

6 吴波;王军丽;;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威;张富文;许清风;韩重庆;;预制空心板受火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2 吴波;王军丽;;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极限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5期

3 高立堂;李晓东;陈礼刚;董毓利;;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板的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基于S-R分解原理(Ⅱ:算例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6年S1期

4 胡琼;许名鑫;郑文忠;;影响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参数仿真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03期

5 肖德后;徐明;陈忠范;;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问题的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2008年10期

6 唐小萍;;火灾后框架梁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12期

7 徐明;姜岩宁;陈忠范;;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板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8 徐明;韩春雷;陈忠范;;氯氧镁胶凝材料粘结碳纤维板高温后拉伸性能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3年03期

9 徐明;肖德后;陈忠范;;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10 付素娟;李砚波;刘建中;;粘贴法所用结构胶高温冷却后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伟宏;用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中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3 刘汾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欧阳志为;足尺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桂荣;混凝土剪力墙抗火性能及火灾后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世安;火灾过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灾后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7 王翠娟;火灾模式下多梁式混凝土T型梁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侯炜;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抗火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朱晶;碱矿渣胶凝材料耐高温性能及其在工程中应用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强;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板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张婷婷;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房帅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抗火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杨仁雄;火灾下整体结构中梁的振动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波;钢框架整体结构中梁在火灾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彭普维;整体结构中双向板的火灾行为及振动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吴波;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质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杨志年;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固支板的火灾行为及声发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时光;用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房帅;采用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伯龙,陆洲导,胡克旭;高温(火灾)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2 陈忠范;万黎黎;李建龙;李宗津;;无机胶粘贴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3 吴波;王军丽;;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极限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5期

4 岳清瑞;我国碳纤维(CFRP)加固修复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J];工业建筑;2000年10期

5 范进,吕志涛;高温后预应力钢丝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9期

6 袁爱民;董毓利;戴航;李延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不同跨受火火灾行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7 郑文忠;陈伟宏;侯晓萌;;火灾后配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8 侯晓萌;郑文忠;;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抗火性能试验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高立堂;董毓利;袁爱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边中两跨受火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10 郑文忠;万夫雄;李时光;;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梁火灾后受力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立堂;无粘结预应力砼板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及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侯晓萌;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飞;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志荣,孙炳楠,唐锦春;3D块体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应用[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年07期

2 刘大冰;刘永良;任振强;;浅谈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金田;2013年05期

3 叶虎勇,陈桂林;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光机设计中的应用[J];红外;2003年07期

4 刘鹏飞;;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分析[J];建筑;2008年10期

5 ;有限元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年08期

6 夏训成;彭自强;卢哲安;;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J];混凝土;2011年11期

7 彭克荣;;有限元分析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化;1986年04期

8 高俊合,赵维炳,周成;考虑固结、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坑开挖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9 陈菊芳,李小宁;门式框架的有限元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2年05期

10 关富玲;翁雁麟;王小丽;吴开成;候国勇;;钢煤斗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敏;曹秋良;滕冶;;智能化有限元分析软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冯刚;薛顺应;;圆柱形应急充气仓库的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王进;;有限元分析在大型观览车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明剑;刘沈如;张其林;;受拉锚固节点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林燕;;海洋平台加强环有限元分析[A];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春江;唐宏章;陈锋;袁菁颖;于二青;;有限元分析系统中的快速求解技术[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司志强;;有限元分析在新型液压履带式强夯机设计中的应用[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12年

8 司志强;;有限元分析在新型液压履带式强夯机设计中的应用[A];2011年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齐文文;郭春宝;;矿用车悬挂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路遥;张艳霞;刘金瑶;刘力力;;钢结构梁柱扩翼型节点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沁怡;基于KBE的快速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艺华;骑行时人车系统的动力学及相关有限元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建辉;正常及退变颈椎椎间盘的数字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戈;基于新国标的液压支架用立柱设计计算及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4 宋志东;TBM撑靴系统关键件的有限元分析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D];郑州大学;2015年

5 苏君;面向可视化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建模原理、方法及实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马成龙;基于云设计的产品远程有限元分析服务平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潘小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地铁座椅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8 陈爽;基于语义标记的快速有限元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马恒杰;某大屏手机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10 赵建华;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有限元分析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0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840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