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岩应变硬化自弱化现象研究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盐岩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为探究盐岩的应变硬化自弱化现象及机制,拟通过单轴压缩卸载、静置、二次加载试验来研究盐岩自弱化后强度指标和变形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基于位错理论,对自弱化的微观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盐岩自弱化后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静置时间(弱化时间)的变长而呈现弱化趋势;且4 h之前弱化趋势明显,之后趋势特征不明显。(2)盐岩弱化后的泊松比和等容变形率在4 h前后有台阶特征。泊松比的前台阶值小于后台阶值,等容变形率的前台阶值大于后台阶值。(3)盐岩自弱化现象是应变硬化后位错在内部残余应力(摩擦力和位错弹性力)的作用下逐渐远离集中区,均匀化的结果。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strain hardening and self-weakening of salt rock, it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law of strength index and deformation index of salt rock after self-weakening by uniaxial compression unloading, static and secondary loading tests. Based on dislocation theory, the micro mechanism of self-weakening is expoun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salt rock show a weaken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tic time (weakening time), and the weakening trend is obvious before 4 h. Then the trend feature is not obvious. (2) Poisson's ratio and isovolumic deformation rate of salt rock after weakening have step characteristics before and after 4 h. The forward step value of Poisson's ratio is smaller than the back step value, and the forward step value of isovolumic deformation rat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back step value. 3) the self-weakening phenomenon of salt rock is that the post-strain hardening dislocation is gradually far away from the concentration area 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residual stress (friction force and dislocation elastic force). The result of homogeniz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25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40620)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CDJZR13240022)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玉泉,海锦涛,管志平;拉伸变形应变硬化指数的力学解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1年02期
2 钱才富;位错和位错偶沿单─滑移系从裂纹尖端的发射[J];金属学报;1999年05期
3 代启锋;宋仁伯;范午言;郭志飞;关小霞;;DP1180双相钢在高应变速率变形条件下应变硬化行为及机制[J];金属学报;2012年10期
4 方健,魏毅静,王承忠;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解析测定及力学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纪文栋;杨春和;姚院峰;孔君凤;;应变加载速率对盐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6 殷德顺;和成亮;陈文;;岩土应变硬化指数理论及其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基础[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刘建锋;徐进;杨春和;侯正猛;;盐岩拉伸破坏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姜德义;范金洋;陈结;任松;王震;白月明;;盐岩在围压卸荷作用下的扩容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9 姜德义;范金洋;陈结;任松;倪俊杰;;应力因素下的岩盐卸荷扩容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10 姜德义;范金洋;陈结;任松;倪俊杰;;围压卸载速率对盐岩扩容损伤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王建宇;;洞库被覆混凝土温度应力的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魏毅静,方健,陈卓人,王承忠;金属板材成形性能的力学分析[J];宝钢技术;2004年S1期
3 陈爱军,徐诚,王志群;组合厚壁筒套装应力强度因子的权函数方法[J];船舶力学;2003年02期
4 杜之明;丛森;柳君;秦晋;谢水生;;铝合金轴对称法兰件热挤压成形极限的理论分析[J];材料工程;2011年08期
5 郭振;温永红;胡水平;武会宾;潘洪波;;针状铁素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对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6期
6 乐家根;曹平;蒲成志;汪亦显;;广义摩尔库仑模型及其在FLAC3D中的实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张静武,荆天辅,姚枚;单相fcc金属晶内裂纹萌生与扩展的TEM原位分析[J];材料研究学报;1999年01期
8 滕宏春;;圆管受轴压和充液内高压成形极限的理论解析[J];锻压技术;2008年02期
9 杨建鸣;夏玉龙;边明杰;;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金属板材在卷板机上成形的接触与弹塑性分析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10 田万英;高建和;潘志华;;折弯机压力不均匀分布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明涛;国伟;陈彦辉;李菊香;孙小超;;螺栓预紧型轨道发射装置设计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慧;曹平;江学良;黎振兹;;闭合裂纹断裂的有效剪应力准则[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刘坤;佟铮;王佳友;;低碳钢在爆炸加载条件下的硬化效应[A];华北六省区锻压技术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庆磊;800MPa高强钢GMAW接头组织性能及精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苗瑞霞;4H-SiC外延材料低位错密度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史小辉;汽车悬架弹簧现代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但文蛟;高强度汽车板相变诱发塑性本构模型及硬化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周健;铜箔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及微拉深成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任涛林;Q235钢和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表层塑性变形及微观组织演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艳征;Al_2O_3基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及切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锟;控制Cr5钢冷轧辊坯质量的锻造变形工艺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张静武;金属塑性变形与断裂的TEM/SEM原位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10 文东辉;PCBN刀具硬态切削机理及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是晶;42CrMo钢流变特性与位错动力学模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娜;小波变换在THz时域光谱技术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阳启华;端面立铣加工过程数值仿真及铣削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伟;镍基合金材料服役行为多尺度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丽丽;横向效应增强型侵彻体垂直撞击金属薄靶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钟坤;破孔—随嵌串联战斗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宏伟;应力电场耦合作用对2E12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8 杨正松;大红山铜矿高效低损无废开采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刘革;42CrMo钢塑性成形中的损伤开裂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静;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结构校核理论及数值仿真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庆峰,岳顺,代高飞;岩石直接拉伸试验与劈裂试验的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邝霜;康永林;于浩;刘仁东;;C-Si-Mn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J];材料工程;2009年02期
3 沙桂英;孙晓光;刘腾;朱宇宏;冯晓刚;;Mg-3.04Li-0.77Sc合金的高应变率变形局部化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2010年06期
4 黄志平;唐春安;赵文;;不同轴向应力下瞬态卸载诱发岩爆破坏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熊大田;谢芸青;钟鸿儒;;超塑拉伸时m和n值的测定方法——曲线斜率法[J];锻压技术;1983年02期
6 于二钧;冲压用冷轧薄板应变速率强化指数的研究和应用[J];锻压机械;1994年03期
7 万志军,李学华,刘长友;加载速率对岩石声发射活动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叶明亮,续建科,牟宏,洪海春;岩石抗拉强度试验方法的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梁益龙,刘其斌;结构钢纤维状多相复合组织的形变硬化指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陈楻,姚孝新,耿乃光;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胀[J];中国科学;197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剑文;盐岩的温度效应及细观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铁云,朱正宏;考虑应变硬化效应的简支梁后屈服性质[J];上海力学;1989年01期
2 朱正宏;考虑应变硬化效应的简支梁的后屈服性质[J];力学与实践;1990年02期
3 范秀昌,周观琢;应变硬化模量的实验测量与计算[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范秀昌,何丕廉;应变硬化模量确切意义与实验测法及其应用算例[J];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肖树芳,雷华阳,房后国,王常明,王清,王旭东,齐放;近代海积软土结构性及弹-塑性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6 连宝琴;朱斌;高登;陈云敏;;应变硬化垃圾堆体抗局部沉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7 林逸汉,许教明;应变硬化薄板夹持型滚弯成形过程分析[J];力学季刊;2000年02期
8 付宝连,聂绍珉;应用耦联变分原理于应变硬化材料塑性变形的物理模拟计算[J];塑性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9 何素芹,朱诚身,杨敏华,莫志深,王经武;尼龙1010的拉伸屈服行为[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范秀昌;吴月明;;空间与物质描述下应变硬化模量的测量与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李永强;祝连春;刘W,
本文编号:1918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1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