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春低碳城市规划引导研究
【摘要】 十八大的召开将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环境的破坏,尤其是2013年部分城市雾霾现象频繁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控制城市环境污染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控制城市碳排放量,目前,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碳排放主要的承载区域,本文从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入手,以长春市为例,对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专项规划的引导策略与建议。长春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支柱产业主要为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产业和医药产业等。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产业,加之长春交通状况不佳,冬季供暖耗煤量大,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此外,长春市在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推广等投入力度不够,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对长春市市情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春市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七个领域进行了专项规划的引导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综述、总结。第二部分,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包括对新型城镇化内涵与要求的解读,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介绍,如:紧凑型城市理论、道路交通规划理论、绿地规划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第三部分,分析长春市社会经济、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地系统等发展现状,从而论证长春市低碳城市规划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从能源供应、产业经济、城市交通系统、水资源及固体废弃物规划、低碳住区及既有建筑改造、自然碳汇系统建设规划及低碳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议七个专项进行长春市低碳城市规划引导研究。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将来研究方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异常甚至极端天气高频出现,生活、生产资料日益匮乏,气候问题、环境问题逐渐渗透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世界面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民权、民生、民主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我们知道,不久的将来,城市(城镇,下文同,不再说明)必然成为我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主要增长来源。而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能源耗费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空间布局欠合理、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等也直接制约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避免碳增长、走一条不同于传统的城镇化之路,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部署。强调城镇化建设需要朝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前进。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和谐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其核心不仅在于不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更在于不损害生态和环境利益,促进社会和自然和谐共进。与传统做法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换言之,就是要让城镇化从看重数量规模的增加向重视质量内涵提高转变——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所在。
面对传统城镇化粗放式、高碳型发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城镇化之路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未来方向。2011 年 10 月“世界低碳城市联盟”(The World Alliance of Low Carbon Cities)在芬兰埃斯博市成立。其目的在于缓解世界环境污染,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低碳城市。一经提出便得到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响应,芬兰埃斯博市,日本京都、北九州,韩国光州,还有中国部分城市就是第一批加入该联盟的城市。低碳城镇化能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低碳城镇化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低碳城镇化有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成环境友好型、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低碳城镇化有助于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低碳城镇化有益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早日实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长春市低碳城市发展要规划如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匹配的问题。具体而言,可将其分解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低碳城市及其发展的内涵 弄清低碳城市及其发展的内涵所在,是求解低碳城市规划的前提条件,,笔者从“低碳”、“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发展,梳理低碳城市的基本理论。
(2)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低碳城市规划思路 传统的资源使用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是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出发,完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内容,才能更好地使二者融合。即将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界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之下进行。
(3)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路径 低碳城市规划是一个大命题,本文选取长春市作为实例研究,从能源结构、产业经济、城市交通系统、水资源及固体废弃物规划、低碳住区及既有建筑改造、自然碳汇系统规划、实施管理建议七个专项规划入手,对长春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方式进行探索。
2 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理论研究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要求
2.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从“CNKI”检索看来,“新型城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2008 年,比较权威的阐释包括:胡际权(2008)指出,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的目标是发展集约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城市规模要适度、且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走一条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公平公正、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道路。刘海平(2012)进一步指出,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新”体现在:(1)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方向;(2)目标:新型城镇化是使城、乡居民民生得到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升高的城镇化;(3)运作方式:把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地城镇化;(4)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两个系统在社会、人口、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空间等多基本要素协调发展、优化组合的过程。沈清基(2013)从哲学、经济、社会、生态、制度、效益和空间等方面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表2-1)。
笔者将新型城镇化内涵概述为: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是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城市发展,并且还要致力于对过去环境破坏的恢复,同时更加关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公平问题,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新型城镇化是将人、社会、经济、环境、城乡一体化向良好的动态演进过程作为要义,与传统城镇化相异的“新”元素, 不仅体现在理念、目标等方面,还应体现在实现手段等方面。
2.2 低碳城市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形成完全一致认识。单就城市规划领域而言,现有低碳城市的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给出。
(1)从低碳化生活理念角度而论。付允、汪云林等(2008)指出低碳城市是通过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在居住生活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摆脱过去高排放的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形成集节约与高效为一体的健康低碳生活,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清洁、高效、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刘志林等(2009)提出以保证生活质量提高为前提,转变社会生产方式、居民消费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城市建设模式中的碳排放量和提高社会发展方式的高效性。周潮等(2010)提出低碳城市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综合方面的进步,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前提,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而建设低碳宜居城市,更能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低碳城市实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理念,低碳城市构建和发展需要人的理念的改善和提高,对于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加正确和恰当的认知。
(2)从城市空间、规划角度而论。王如松等(2004)强调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中实施绿色交通系统和节能建筑的必要性。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9)明确指出低碳经济是低碳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居民需要真正意义上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城市建设管理的标本和蓝图就是建设低碳社会。由此来看,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实践,也是城市追求绿色、环保和健康的途径。
(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诸大建(2009)指出,就低碳城市内涵而言,可以从两个层面解析:目标层面,要实现能源消耗、经济和CO2排放三者的脱钩;过程层面,其主要需要考虑,能源替代、提高能源效率、对释放的CO2进行固碳。陈飞(2009)提出,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应从区域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动态性等方面展开,且以产业、消费及政策等的支撑为前提,对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研究。邱鹏(2010)指出低碳城市应该侧重低碳经济,要求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做到低碳发展、低碳经营和低碳消费,只有社会。袁晓玲(2010)也指出低碳城市的本质是通过改变“粗消费、粗生产和粗排放”的经济运行模式,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尽可能地减少CO2排放,建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以建设低碳社会为蓝图。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应该是一个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理念,它应该既具有宏观的规划和设计,又具有微观的具体实践措施。
3 长春市城市规划的低碳选择............... 15
3.1 长春市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5
3.1.1 社会经济................ 15
3.1.2 城镇功能、空间结构及交通....... 17
4 长春市低碳城市专项规划引导..............25
4.1 能源结构......... 25
4.1.1 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5
5 思考与展望............ 40
5.1 总结............ 40
5.2 不足与展望................. 40
4 长春市低碳城市专项规划引导
4.1 能源结构
低碳城市的能源供应规划应以合理利用、优化配置,不断开发新能源为目标,形成综合性的能源发展规划。长春市应推动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结构变革,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升现有能源转化效能。
4.1.1 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011 年长春市总电力消费 105.2 亿千瓦时,其中照明用电 4.1 亿千万时,占 3.9%;工业用电 101.1 亿千瓦时,占总用电 96.1%。可以看出在电力消费方面,工业用电占了绝对优势,所以新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工业方面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对于整个长春市低碳发展都是很有作用的。而电力消费的能量流循环转换分析显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于建设电力消费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研发与利用都较广泛,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核聚变能等。长春市全年日照2616.7个小时,在全国都是日照时间比较长的城市;全年有效风能均大于 600 千瓦时/米2 ;而且作为粮食大省,长春市周边的秸秆、玉米等生物质能原料也较充足,这为长春市进行新能源的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在继续坚持集中供热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引进大庆、合隆优质天然气能源;同时,鼓励利用垃圾、污泥进行发电和制气;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例。
在空间规划上,应该建立能源供应分级体系,对不同区域能源需求量进行分级划分,并建立协同供应机制。在新能源的推广利用方面,应加大力度,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减少传统能耗。
5 思考与展望
5.1 总结
本论文主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展开,以长春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引导的相关研究。
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绪论→研究背景及理论→长春市现状→七个专项规划引导研究→总结。整个结构安排还是比较具有逻辑性,从理论到现状分析,再到规划引导研究。
就长春市目前城市发展现状而言,产业和交通是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产业方面: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这是长春作为工业老城市的遗留问题,不仅导致整个城市能源消耗较高,同时由于其没有很好地转型,也对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交通方面:公交系统不完善,缺少快速交通,而且在现有的普通公交线路上公交车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慢行交通系统不合理,导致整个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较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技术提高,将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到最大。
对于长春市七个专项规划研究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适性。特殊性是因为是针对长春市市情进行的研究,然而理论和规划思路具有普适性,主要是从“减排”和“固碳”两个原则进行规划的,同样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长春市在能源利用方面:应加大电力能源的使用,构建智能电网,减少电力损耗;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使其应用到各项生产生活领域中。在产业经济方面: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工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改造,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在城市交通系统: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尽快完善地铁、轻轨、BRT快速交通系统;同时适当规划慢速交通系统,绿色出行。在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中水进行回收利用,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并且在城市周边合理规划生态环境园建设,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在低碳住区方面:建筑结构设计考虑到节能环保;并且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自然碳汇系统建设方面:提高长春市森林覆盖率,继续打造“森林城市”;且适当进些立体绿化规划。
同时,规划只是低碳城市发展源头的东西,作为低碳城市而言,后续的发展有待于政府的管理和市民的观念与意识。政府需要从各方面加大投入与监察的力度,市民更应以身作则,践行好低碳城市的各项原则,自觉进行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