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冻融损伤混凝土重复受压本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4 13:55

  本文选题:混凝土 + 冻融损伤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为研究冻融损伤对混凝土重复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完成了两种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的快速冻融及重复受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损伤混凝土重复受压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动力本构特征曲线也发生改变,包络线及再加载曲线在峰值应力之前因存在明显压实效应而表现出下凹形态,卸载曲线应变滞后现象严重且曲线逐渐趋于重合.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冻融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及本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冻融损伤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eeze-thaw damag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on, the rapid freeze-thaw and repeated compression tests of two kinds of strength grade concrete were compl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eeze-thaw damaged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on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ynamic constitut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changed. The envelope and reloading curve show concave shape because of the obvious compaction effect before the peak stress. The strain hysteresis of unloading curve is serious and the curve tends to overlap graduall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grade of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parameter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eeze-thaw concrete is discussed, and the dynam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eeze-thaw damage concrete i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307)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89)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覃丽坤,宋玉普,于长江,张众;双轴压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及其破坏准则[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2 过镇海;张秀琴;;混凝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J];冶金建筑;1981年09期

3 邹超英;赵娟;梁锋;巴恒静;;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段安;钱稼茹;;受冻融环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08期

5 曹大富;富立志;;冻融环境下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0年10期

6 洪锦祥;缪昌文;刘加平;万峗;;冻融损伤混凝土力学性能衰减规律[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2期

7 曹大富;富立志;杨忠伟;秦晓川;;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受压本构特征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8 商怀帅;宋玉普;覃丽坤;于长江;;冻融循环后在三向受压荷载下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7期

9 李金玉,曹建国,徐文雨,林莉,关遇时;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忠;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地下旋流池防水性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巩妮娜;刘西拉;;从结构工程的角度看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下的破坏标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3 石开展;;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4 唐光普;刘西拉;;基于唯象损伤观点的混凝土冻害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5 杨彦克;陈辉;宋登富;潘绍伟;叶跃忠;李固华;;桥梁裂缝注浆修补材料及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6 刘晓红;;轻骨料混凝土受压构件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7 于秋波;刘立新;谢丽丽;胡丹丹;冯辉;;HRB500级钢筋用于先张预应力梁的非预应力筋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8 林沂祥;郑廷银;蔡万军;陈志军;;蜂窝状钢骨混凝土不对称十字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9 管品武;郭海峰;雷士发;;HRB500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破坏形态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刘晓红;李鸿芳;雷光宇;;M-N相关曲线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圆形截面偏压构件截面的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言志信;叶振辉;刘培林;;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宋美瑶;吴宇环;许宁;程小珂;蒋秀根;;基于拉压组合受力的混凝土劈裂受力数值试验[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毅;李密密;崔娜;吴丹;蒋秀根;;钢筋骨架支承下混凝土梁受损破坏行为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丽娟;黄海滨;刘锋;;再生塑料颗粒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王立久;王丹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研究现状[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8 李丽娟;黄海滨;刘锋;;再生塑料颗粒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9 王来;王琦;尹燕霞;;十字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力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来;马云良;尹燕霞;;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于湖生;黄麻纤维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郭猛;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增智;道路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成琛;大跨径PC桥梁弯曲孔道有效预应力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肖志龙;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双向板冲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爱霞;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圣言;掺纳米SiO_2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代兵权;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丹;提升机动载荷作用下井塔振动分析与寿命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洪丽;砌体结构细观力学模型及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试验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雷鸣;锈胀损伤RC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力;路面用混凝土自然冻融循环试验[J];东北公路;1996年04期

2 宋玉普,赵国藩;应变空间混凝土的破坏准则[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宋玉普,于长江,覃丽坤,张众;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双向受压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卫军,张晓玲,赵霄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2期

5 陈朝晖,黄河;混凝土劣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邹超英;赵娟;梁锋;巴恒静;;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巴恒静,邓洪卫,高小建;高性能混凝土微裂缝与显微结构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01期

8 覃丽坤,宋玉普,王玉杰,于长江,张众;冻融循环对海水中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4年01期

9 段安;钱稼茹;;受冻融环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08期

10 程红强,张雷顺,李平先;冻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玉;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4期

2 张建荣;徐向东;刘文燕;;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测试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1期

3 黄家鑫;;如何防止混凝土裂缝[J];建设科技;2006年09期

4 郭晓平;卢长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5 陈智;苏联《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翻译出版[J];工业建筑;1986年09期

6 张大英;重复振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铁道建筑;1992年02期

7 黄东军;关于大坝混凝土强度等级体系设置的建议[J];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02期

8 王仕方;结构中混凝土强度合格判断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1年05期

9 谭贺新,王伦兵;混凝土强度偏低对结构构件受力影响的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1年06期

10 田北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对各类构件的影响初探[J];四川建筑;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海祥;武建华;唐明;;混凝土分段曲线受压损伤模型[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2 陈新华;陈小静;;浅谈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万志钢;李波;;正确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中的若干概念[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永胜;李雁英;;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5 郅磊;胡博;;混凝土硫酸镁侵蚀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韩建国;胡益彰;阎培渝;;混凝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强度发展历程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吴从超;白绍良;;利用混凝土高应变损伤累积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耿双林;兰新保;;混凝土的质量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袁海军;;剪压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戎君明;;混凝土强度验评方法的合理性探讨[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启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N];伊犁日报(汉);2009年

2 谢江涛 王芳;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N];建筑时报;2006年

3 王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N];伊犁日报(汉);2007年

4 宋森华邋李文龙 朱炳达;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N];建筑时报;2007年

5 金灿华;浅谈超长结构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6 林宗寿;防止混凝土钢筋锈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浙江泰舜建设有限公司 范国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N];建筑时报;2007年

8 杨勇;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肖建勋;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江苏大汉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开文;浅谈浇楼板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祝明桥;混凝土薄壁箱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4年

2 张玉敏;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浩;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毛达岭;500MPa级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娜;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的识别与判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田子坤;混凝土单轴动态受拉损伤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龙小波;混凝土构件刚度的计算理论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田红伟;基于损伤的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剑;混凝土动态受压损伤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齐波;历经地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浩;混凝土率型内时损伤本构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梁英;荷载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和钢筋初锈时间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万明;基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梁经济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阎慧群;高温(火灾)作用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1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1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