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研究——以银川市为例
本文选题:低碳城市 + 公共设施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03期
【摘要】:能源消耗与CO2排放主要来源于城市,而交通又是城市碳排放的三大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是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吸引源之一。文章以减少交通碳排放为目标,提出市级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结构是在小城镇宜集聚于城市中央位置,在大中城市宜分散布置于城市中央和四周;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要与住宅区混合并与绿色低碳交通设施相结合;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设计中按照居民可步行距离确定公共设施街区适宜的深度与宽度、减少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停车场,以减少居民出行交通距离,方便步行与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限制私人汽车交通空间,实现城市低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mainly come from c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sources of urban carbon emissions.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are one of the main destinations for residents to travel, and also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traffic attraction. Aiming at reducing the traffic carbon emiss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spatial layout structure of municipal public facilities should b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in small towns and scattered in the center and around the city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e space layout of public facilities should be mixed with residential areas and combined with gree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the appropriate depth and width of public utility blocks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walking distance of residen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vel distance of residents, it is convenient to walk and use bicycle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mit the private car traffic space, and realize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Z1130)
【分类号】:TU984.1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想;李海梅;马颖;刘培利;;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8期
2 仇保兴;;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J];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3 潘海啸;汤婛;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4 顾震弘;韩冬青;罗纳德·维纳斯坦;;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以南京河西新城南部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2期
5 金石;;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J];环境保护;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欣;;低碳大学城推进策略思考[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2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秦海燕;丁绍刚;金芸;;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李芸;李静;张浪;;低碳园林的营建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严轲;龙丽民;;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李良杰;邹淑珍;陶表红;;基于生态城市目标的江西城市绿地系统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7 夏宇;孙娇;;低碳与城市园林绿地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8 李向阳;李瑞晴;;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何天立;姜珍;;低碳视域下的烟台低碳城市之建设思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武军;胡赛阳;;低碳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策略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寿义;;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马利静;秦俊;胡永红;;浅析崇明陈家镇植物景观及低碳化建议[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高榕;蔡俊恒;王莉;朱恩云;高兵;强娟;;西安低碳城市规划初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吴婧;;福建省构建低碳城市形态群的能源调查及建议[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7 陈金平;;“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以上海市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平利;周海波;高程;;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大连市高新区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利波;席光亮;张远景;;总规之路,路在何方?——探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未来变革之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志远;郑伯红;;基于碳平衡的低碳城市标准构想及实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韩明臣;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富平;低碳城镇发展及其规划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英姿;“源”文化影响下潮汕小城镇空间集约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新凯;喀斯特城市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吸存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吉平;浙江省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勤;宁波城区园林绿化优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袁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嘉君;保定市12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及生态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万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凤霞;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冯蕊;城市居民生活消费CO_2排放估算方法及应用初步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10 夏磊;重庆市常见园林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曹玉昆;;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支付意愿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2 魏斌,王景旭,张涛;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3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4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7 吴人韦;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4期
8 杨保军;董珂;;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8期
9 潘海啸;;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交通;2008年04期
10 潘海啸,任春洋;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关系——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通讯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发布[J];煤气与热力;2008年06期
2 王立;朱伟;刘克会;;关于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补偿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02期
3 张东初,裴旭明;从工业设计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J];城市问题;2003年03期
4 夏季芳;;从公厕看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文关怀[J];工程与建设;2006年04期
5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知识[J];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6 赵红;李静;;浅析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文化传承[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7 陈立新;;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谈设计计划[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8 瓮淼;;浅析城市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J];美术大观;2009年07期
9 谢如红;;关于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形象的几点思考[J];美术大观;2009年12期
10 杨俊宴;史宜;邓达荣;;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南京滨江新城的探索[J];规划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庆东;;需求多样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构建的思考——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2 郭素君;;城市公共设施发展趋势及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卉;;为城绘色——城市公共设施的色彩探究[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4 黄文论;;城市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管理初探[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徐会夫;柴刚军;项冉;;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技术难点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伟;吴志强;;基于Voronoi模型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区小学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宜夏;赵福生;张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共设施方案意向[A];2007中国风景园林高层论坛:风景园林新亮点——北京奥运公园有关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晓晖;;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胡锐;加强公共设施保护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行为[N];开封日报;2010年
2 李卫卫;警惕城市公共设施的“超前消费”[N];中华建筑报;2006年
3 杨明生;在城市安全行走不应成为奢求[N];中国建设报;2012年
4 记者 高春瑞 通讯员 晏晓华;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和谐阿克苏[N];阿克苏日报(汉);2012年
5 张德斌;幸福“代数式”[N];焦作日报;2012年
6 罗祥;破竹筐充当垃圾桶尴尬了谁?[N];中山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芽;福州城市公共设施分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堂启;城市公共设施人文化设计的文化发掘和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辉;城市公共设施—信息系统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辉;城市公共设施的形态语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5 韩e鹲,
本文编号:204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04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