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跨界中的建筑表皮偶发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3:36
  本研究在基于偶发艺术创作构成与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其创作方法与向建筑表皮偶发性设计的转化途径,以偶发艺术决定性的构成因素“创作者”、“参与者”、“事件”作为切入点探讨已有的偶发性建筑表皮案例,并通过作者自身的设计实践,以参与者——放课后孩童、事件——放课后孩童去向问题的解决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设计了名为MiMiGiGi的孩童“秘密基地”,通过主客体间的互动交往以求实现孩子们的自主管理及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借由表皮与孩童间的交互,对表皮形态及内外空间的转换,空间布局的灵活运用产生偶发性的操作效果。也通过其他一系列案例的分析与归类,探讨了偶发艺术的公众参与性、随时诱发性、未完主义思想、多学科交融的特征、开放性以及间性审美的高度;并且发现由于偶发艺术中事件的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个人观点,因此面向的参与者有时是具有共同理想或类似属性的群体。同时,基于建筑表皮的空间特殊性,与当代社会审美对象及审美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需求,现代艺术创作中“介入”的前卫精神,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观念变革等诸多的时代特征,促使偶发艺术在建筑表皮中的借鉴有着不可回避的研究价值与实践的可能性。本研究不同于以往多...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跨界中的建筑表皮偶发性设计研究


小野洋子

现场图,来源,创作者,玛丽娜


(3?)未完主义特征:??由于其期待公众共同完成的特性,大多偶发艺术在创作者阶段仅完成发工作,由创作者以某个时代发展的事件、问题或是脑中一闪而过的艺术契机,策划这场艺术的演出,剩下未完成的部分恰巧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台上毫不反抗的小野洋子,在街头等待前来与其对视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22??

乐谱,特质,图片,观众


创造的机遇,这时的观众的参与仅仅只有“有意”与“无意”的差别,小野洋子??擅长对观众有意的指示,约翰凯奇则着魔于使观众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为自己的演??员。(如图4)??-y_??--j?:?'?—4^-?-?-? ̄?-二'---??图4?John?Cage《4分33秒》乐谱图片来源:网络??(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游戏环境的设计方法及其发展[J]. 仙田满,辛梦瑶.  世界建筑. 2016(11)
[2]当代建筑设计新动向——结构戏剧化设计趋向解析[J]. 陈志毅.  华中建筑. 2010(09)
[3]建筑诠释的戏剧美——兼析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对悲剧美的表现[J]. 张蓉.  华中建筑. 2008(02)
[4]建筑表皮“形”的不确定性研究[J]. 胡春芳.  南方建筑. 2006(08)
[5]表皮的历史视野[J]. 冯路.  建筑师. 2004(04)
[6]图像、消费与建筑[J]. 李翔宁.  建筑师. 2004(04)

博士论文
[1]“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 周彦华.西南大学 2016
[2]现代建筑表皮认知途径与建构方法研究[D]. 过宏雷.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4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24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