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空腹式槽钢混凝土L形截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0:24
为研究槽钢混凝土L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对6个L形截面柱开展了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的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观察L形柱的破坏特征,得到其荷载-位移、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以及主要试验阶段的特征点参数。基于实测数据,重点分析扭弯比和肢高肢厚比对L形柱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以及延性系数等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形柱的破坏模式可根据扭弯比的大小分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弯扭破坏以及扭剪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较饱满的弓形,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出现"荷载跌落"现象。扭矩的存在使得构件的损伤更严重,耗能更大。当扭弯比为0.89、肢高肢厚比为3.0时,L形柱的延性较好,其延性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当扭弯比为0.25、肢高肢厚比为2.5时,L形柱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其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文章来源】:建筑结构学报. 2020,41(S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试件构造及尺寸
本试验加载原理同文献[14]所述。试验中采用荷载和位移混合控制的加载制度,如图2b所示。加载分两个阶段进行,试件屈服(以滞回曲线上出现拐点为屈服标志)前由荷载控制加载,每级荷载增量为10 k N,每级循环1次。试件屈服后由位移控制加载,以屈服位移Δy为增量,每级循环3次。最终以两作动器荷载均降到峰值荷载的85%以下时为结束加载标志。2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当扭弯比为0.18~0.29,且肢高肢厚比为3时,试件发生弯剪破坏,最终典型破坏形态如图3b所示。当荷载达到36 k N时,B面和C面中下段首先出现水平裂缝,并随荷载的增加而呈现斜向发展趋势,形成混合裂缝;混合裂缝随荷载的增加逐渐向中间延伸,形成“X”形裂缝;随着加载的进行,“X”形裂缝数量增多,同时角部外围混凝土剥落;加载后期,“X”形裂缝已逐渐发展成较密集的局部网状,可以明显看到露筋现象,试件破坏。弯剪破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试件出现明显的密集的“X”形裂缝,角部混凝土破坏面比弯曲破坏的面积要大,且出现露筋现象,但内部混凝土的整体性仍未被破坏。2.3 弯扭破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形与L形截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 刘祖强,杜振宇,薛建阳,周超锋,任瑞.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4)
[2]压弯剪扭钢筋混凝土十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陈宗平,刘祥,宁璠. 工程力学. 2018(10)
[3]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刘祖强,薛建阳,韩琛,杨青峰. 工程力学. 2018(05)
[4]复合受扭型钢混凝土L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陈宗平,徐定一,宁璠.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L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 杨林,徐亚丰. 钢结构. 2017(12)
[6]基于变形和能量双重准则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地震损伤行为研究[J]. 陈宗平,徐金俊,薛建阳,王妮.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8)
[7]Hysteretic behavior of special shaped columns composed of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SRC)[J]. Chen Zongping,Xu Jinjun,Xue Jiany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5(02)
[8]型钢混凝土十字形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 方林,张波,金国芳,李凯文,王志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9]压弯剪扭作用下异形柱的抗扭性能研究[J]. 徐玉野,何叶,王全凤. 工程力学. 2014(06)
[10]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的发展现状[J]. 薛建阳,刘祖强,赵鸿铁,陈宗平,刘义. 工业建筑. 2014(03)
博士论文
[1]压弯剪扭复合受力型钢混凝土L形柱破损机理及强度计算[D]. 徐定一.广西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D]. 孙士国.西安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5152
【文章来源】:建筑结构学报. 2020,41(S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试件构造及尺寸
本试验加载原理同文献[14]所述。试验中采用荷载和位移混合控制的加载制度,如图2b所示。加载分两个阶段进行,试件屈服(以滞回曲线上出现拐点为屈服标志)前由荷载控制加载,每级荷载增量为10 k N,每级循环1次。试件屈服后由位移控制加载,以屈服位移Δy为增量,每级循环3次。最终以两作动器荷载均降到峰值荷载的85%以下时为结束加载标志。2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当扭弯比为0.18~0.29,且肢高肢厚比为3时,试件发生弯剪破坏,最终典型破坏形态如图3b所示。当荷载达到36 k N时,B面和C面中下段首先出现水平裂缝,并随荷载的增加而呈现斜向发展趋势,形成混合裂缝;混合裂缝随荷载的增加逐渐向中间延伸,形成“X”形裂缝;随着加载的进行,“X”形裂缝数量增多,同时角部外围混凝土剥落;加载后期,“X”形裂缝已逐渐发展成较密集的局部网状,可以明显看到露筋现象,试件破坏。弯剪破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试件出现明显的密集的“X”形裂缝,角部混凝土破坏面比弯曲破坏的面积要大,且出现露筋现象,但内部混凝土的整体性仍未被破坏。2.3 弯扭破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形与L形截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 刘祖强,杜振宇,薛建阳,周超锋,任瑞.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4)
[2]压弯剪扭钢筋混凝土十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陈宗平,刘祥,宁璠. 工程力学. 2018(10)
[3]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刘祖强,薛建阳,韩琛,杨青峰. 工程力学. 2018(05)
[4]复合受扭型钢混凝土L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陈宗平,徐定一,宁璠.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L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 杨林,徐亚丰. 钢结构. 2017(12)
[6]基于变形和能量双重准则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地震损伤行为研究[J]. 陈宗平,徐金俊,薛建阳,王妮.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8)
[7]Hysteretic behavior of special shaped columns composed of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SRC)[J]. Chen Zongping,Xu Jinjun,Xue Jiany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5(02)
[8]型钢混凝土十字形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 方林,张波,金国芳,李凯文,王志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9]压弯剪扭作用下异形柱的抗扭性能研究[J]. 徐玉野,何叶,王全凤. 工程力学. 2014(06)
[10]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的发展现状[J]. 薛建阳,刘祖强,赵鸿铁,陈宗平,刘义. 工业建筑. 2014(03)
博士论文
[1]压弯剪扭复合受力型钢混凝土L形柱破损机理及强度计算[D]. 徐定一.广西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D]. 孙士国.西安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5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8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