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对称手法在农村文化礼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对称手法在农村文化礼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村文化礼堂”的概念是浙江省首次提出并投入建设的独特建筑形式。是村民活动的公共场所,是农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集合了知识普及、文化娱乐、思想建设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农村文化礼堂代表着农村人民对于乡土文化的公共记忆,是打造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农村文化礼堂追溯到古代,作为古代习礼的讲堂、祠堂等形式出现,古代祠堂是江南古民居思想、文化的集中地,最能体现江南民居的典型特征。本文从江南民居的考察入手,力图从中找到农村文化礼堂设计思路。考察过程中发现,江南民居从建筑形制、空间结构、展示形式中均存在大量对称现象。提出传统对称手法的概念,分析其与对称设计手法的不同,通过对对称设计手法进行形式分类,从中提取中国江南民居中的常用对称形式,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其进行属性分析,总结传统对称手法的新形式。从思想文化、艺术倾向、功能需求三个角度对传统对称手法应用于农村文化礼堂进行理论依据分析。提出传统对称手法应用于农村文化礼堂设计中,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代活化的重要举措。以我所参与设计的浙江省嘉善县缪家村文化礼堂为案例,将传统对称手法的新分类形式,运用到文化礼堂的建筑形制、空间结构、展示形式设计方案中,提出传统对称手法的属性分类为农村文化礼堂设计提供更加快捷、直观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 江南民居 对称 传统对称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绪论9-12
- 1. 选题意义9
- 2. 研究目标9-10
- 3. 论文创新点10
- 4. 研究方法10-11
- 5. 论文框架11-12
- 一、农村文化礼堂12-16
- (一) 农村文化礼堂的含义12-13
- (二)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意义13
- (三) 农村文化礼堂与江南民居的关系13-15
- 本章小结15-16
- 二、对称与传统对称手法16-29
- (一) 江南民居中存在大量对称现象16-21
- 1. 缙云县河阳古民居考察16-19
- 2. 嘉善县西塘古民居考察19-21
- (二) 传统对称手法21-28
- 1. 对称的含义及其分类形式21-24
- 2. 传统对称手法的含义24
- 3. 传统对称手法的属性分析24-28
- 本章小结28-29
- 三、传统对称手法应用于农村文化礼堂的理论依据29-33
- (一) 思想文化角度29
- (二) 艺术倾向角度29-30
- (三) 功能需求角度30-32
- 本章小结32-33
- 四、将传统对称手法应用于农村文化礼堂中—以缪家村文化礼堂设计方案为例33-46
- (一) 缪家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背景33-37
- (二) 传统对称手法在缪家村文化礼堂建筑形制中的应用研究37-39
- (三) 传统对称手法在缪家村文化礼堂空间结构中的应用研究39-40
- (四) 传统对称手法在缪家村文化礼堂展示形式中的应用研究40-43
- (五) 总结传统对称手法应用于农村文化礼堂中的重要意义43-45
- 本章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图片目录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打造新农村之魂 聚焦新农村之新文化[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2 ;加大投入 创新机制 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4 刘海新;;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5 谢晶莹;;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选择[J];小城镇建设;2007年02期
6 唐金培;;构建长效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7年07期
7 李云;;农民自办文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2期
8 陈阿芳;;金融危机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硅谷;2009年10期
9 秦存强;郁大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叶生华;;地方高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理财;张良;;论农村文化体制及机制的改革与创新[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王新志;;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培育新型农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张玉彬;;关于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几点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李斌;;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彭华昌;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7 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8 余学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华;;论新农村文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10 郑中;郑波;;山东省新农村文化创新管理平台的建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新丽 作者系中共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当前农村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对策[N];衡阳日报;2005年
2 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五项对策[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大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旅游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4年
5 沈世成;农村文化建设要用好辩证法[N];温州日报;2005年
6 ;把农村文化建设好发展好[N];安徽日报;2006年
7 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考察团;山西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启示[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宕子;“砸电视”岂能应对“农村文化生态断裂”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乐根良;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要办实办好[N];中国审计报;2007年
10 刘晓辰;农村文化产业:挖潜力 拓市场 发展恰逢其时[N];中国特产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学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婵婵;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周杨;河南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维;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宋淑芬;地方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范会勋;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凤波;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莹华;“三农”框架下的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高喜伍;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对称手法在农村文化礼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0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