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7:17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前,城市化正在加剧,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造成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乡间的发展也失去平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种种危机。国内外的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集中了过多的现代工业和人口,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城市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的发展面临着生态危机。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现危机,生态城市的概念应时而生。同时在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步入追求“循环和谐”的新阶段。2009年大连市编制完成了《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将构建“绿脊连通、海滨环绕、山水相融、人地和谐”的战略思路和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作为今后的战略发展目标。 本论文在总结分析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在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特点;阐述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基本特征;利用SWOT分析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析大连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把大连市目前发展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基本模式及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明确大连市现状特征与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特征的具体差距,再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将大连市现状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与根据SWOT和生态城市综合评价的结论进行有针对性调整的城市综合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明确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进而确定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可以采取的基本模式。 根据大连市自然资源、环境现状、开发潜力,结合大连市区位和目前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国际、国内发展的定位与趋势,提出大连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明确大连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从政策层面上指导大连生态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SWOT分析 生态城市综合评价 生态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研究进展10-21
  •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内容10-11
  • 1.1.1 国内外生态城市概念的发展10-11
  • 1.1.2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容11
  • 1.2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11-12
  • 1.3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进展12-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4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18-21
  •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18-19
  • 1.4.2 技术路线19
  • 1.4.3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的意义19-21
  • 2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21-27
  • 2.1 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建设21
  • 2.2 研究区域概况分析21-22
  • 2.2.1 自然条件21-22
  • 2.2.2 社会经济状况22
  • 2.2.3 生态城市建设现状22
  • 2.3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22-26
  • 2.3.1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22-24
  • 2.3.2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24
  • 2.3.3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机会24-25
  • 2.3.4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威胁25-26
  • 2.4 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SWOT分析结论26-27
  • 3 大连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27-50
  • 3.1 大连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7-33
  • 3.1.1 指标体系的原则27-28
  • 3.1.2 大连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29
  • 3.1.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确定29-30
  • 3.1.4 指标参考值的确定30-31
  • 3.1.5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31-32
  • 3.1.6 数据来源及处理32-33
  • 3.2 生态城市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33-34
  • 3.2.1 三级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33
  • 3.2.2 子目标层数值的计算33-34
  • 3.2.3 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34
  • 3.3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34-50
  • 3.3.1 案例城市的选取34-35
  • 3.3.2 天津、北京、大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对比分析35-39
  • 3.3.3 大连市历年生态城市建设对比分析39-50
  • 4 大连生态安全评价与比较研究50-57
  •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50-51
  • 4.2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51-52
  • 4.3 数据的处理52-54
  • 4.3.1 数据标准化52-53
  • 4.3.2 数据权重的确定53-54
  • 4.4 生态安全指数的计算54-55
  • 4.5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比较55-57
  • 4.5.1 大连市生态安全评价原始结果55
  • 4.5.2 大连市生态安全评价优化结果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2-63
  • 致谢63-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家旭;王鑫宇;;浅谈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殷莺;彭玲玲;;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魅力信阳[J];科技资讯;2011年24期

3 类淑霞;郝晋珉;尚韬;;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7期

4 刘俭;;生态修复工程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选择[J];城乡建设;2011年08期

5 郭彦梅;;谈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6 高利峰;赵先贵;;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生态安全动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7 苑韶峰;施伟伟;孙乐;;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以杭州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8 陈平;牛歆苗;;对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李文华[J];环境保护;2011年14期

9 苗承玉;马晓男;曹光兰;朴东范;朱卫红;;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余敦;陈文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培;;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洁燕;;无锡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指标体系探讨[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阳;;关于黄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李志伟;姬巧生;;浅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徐洪喜;曾正云;孙江;;扬州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张建民;;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波;刘永强;;低碳生态城规划实现途径及创新研究——以无锡国家低碳生态城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佩瑾;孙贻超;;天津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兰;天津投入165亿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宋广玉;生态城市建设要有补偿机制[N];南京日报;2008年

3 朱坦;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及挑战[N];天津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跃 张红梅;团代会代表盛赞生态城市建设[N];玉溪日报;2008年

5 刘伟民;溧阳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N];常州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张君娣 陈波 王海倩 张胜安;生态城市建设显生机[N];玉溪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利民 本报通讯员 高明;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济宁[N];济宁日报;2009年

8 记者 任生心 李陈续;生态城市建设是一场社会变革[N];光明日报;2009年

9 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刘瑞;关于我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N];黄石日报;2009年

10 本报主任记者 李海英;希望沈阳成世界生态城市建设样板[N];沈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新;生态城市建设中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王韩民;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彦鑫;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莫淑红;西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崇锋;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傅明先;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鹏;面向生态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及实践[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李秉荣;包头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郭丕斌;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洁;生态城市建设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薛一梅;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学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方雅楠;中新天津生态城宜居形象识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瀚文;创新视角下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婷婷;我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涛;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张庆彩;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保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凯军;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看吉林省生态城市建设[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10 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0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