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5:03

  本文关键词: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越来越多的独立基础和防水板组合的基础形式被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及高层建筑的裙房,但是使用的过程中有些工程总是会产生一些开裂和反拱问题。本文针对独立基础与防水板这种新型实用的地下室基础形式,对以往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模拟,最后对基于接触反力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公式拟合,主要的工作如下:⑴总结了四种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一个案例,使用四种方法分别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中常用的简化分割计算法中将独立基础与防水板分割计算,可能带来一定的隐患;简化整体计算法的结果更接近于软件的计算;四种计算方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基底反力的不均匀分配问题。⑵针对前述四种设计方法的缺陷,本文使用ANSYS软件进行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主要从基础沉降、板底与板顶应力、基底接触反力和土体扩散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用了三种轴压比进行对比计算。得到结论如下:防水板产生反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防水板沉降的增速要慢于独立基础沉降的增速。基础的变形呈现波形,整个沉降图呈现盆状分布;防水板板顶处于受拉状态,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其值逐渐增大,其中独立基础之间的防水板拉应力最大,部分区域的拉应力值由于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将会伴随裂缝发生;接触单元所产生的应力可以反映出土体对基础的反力大小,接触反力等值线由独立基础向防水板中心扩散,轴压比增加的情况下,独立基础下的反力增幅较大,防水板处无明显变化,因此上部荷载的增加对防水板所承担的接触反力影响不大。独立基础处接触反力约为防水板处的五倍,接触反力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⑶最后,在ansys接触分析的基础上,提取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相关数据,对基底反力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行研究。将接触反力的数据绘制成了断面图以及三维曲面图,同时进行了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一个通用公式,并给出了该通用公式中若干参数使用表。
【关键词】:独立基础 防水板 接触反力 曲线拟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7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关键问题13-14
  • 1.3.1 分开计算时的基底反力分配13
  • 1.3.2 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模型下的反力分配13-14
  • 1.3.3 整体作用下的反力分配14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14-17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14-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1.4.3 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16-17
  • 2 现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17-33
  • 2.1 案例简介17
  • 2.2 简化分割计算法17-23
  • 2.2.1 简化分割计算法计算原理17-19
  • 2.2.2 简化分割计算方法19-22
  • 2.2.3 简化分割计算过程22-23
  • 2.2.4 简化分割法计算结果23
  • 2.3 复杂楼板SLABCAD计算法23-24
  • 2.3.1 SLABCAD有限元分析23-24
  • 2.3.2 SLABCAD有限元法结果24
  • 2.4 midas Gen有限元法24-27
  • 2.4.1 midas-Gen有限元分析24-27
  • 2.4.2 midas-Gen有限元法结果27
  • 2.5 简化整体计算法27-30
  • 2.5.1 计算原理及步骤27-29
  • 2.5.2 简化整体计算法计算过程29
  • 2.5.3 简化整体计算法结果29-30
  • 2.6 计算方法对比及总结30-32
  • 2.6.1 计算方法对比30-31
  • 2.6.2 思考及总结31-32
  • 2.7 本章小结32-33
  • 3 数值模拟的有限元理论33-42
  • 3.1 有限单元法简介33-36
  • 3.1.1 有限元法分析基本思想33
  • 3.1.2 求解步骤33-36
  • 3.2 有关理论介绍36-41
  • 3.2.1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及分析36-41
  • 3.2.2 板的有限元理论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4 组合基础的数值模拟研究42-66
  • 4.1 ANSYS软件概述42-44
  • 4.1.1 ANSYS软件简介42-44
  • 4.1.2 ANSYS软件特点44
  • 4.2 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数值模拟分析44-46
  • 4.2.1 模型使用单元45-46
  • 4.3 材料性质46-47
  • 4.3.1 混凝土本构关系46-47
  • 4.3.2 地基土本构关系47
  • 4.4 模型建立47-49
  • 4.5 有限元结论分析49-65
  • 4.5.1 基础变形50-54
  • 4.5.2 基础应力的分布54-59
  • 4.5.3 接触反力的分布59-63
  • 4.5.4 土体沉降的分布63-65
  • 4.6 本章小结65-66
  • 5 基于接触反力数据的分析及公式拟合66-74
  • 5.1 接触反力数值66-68
  • 5.2 不同轴压比下图形分析及公式拟合68-73
  • 5.2.1 不同轴压比下的图形分析68-71
  • 5.2.2 公式拟合71-73
  • 5.3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与展望74-76
  • 结论74
  •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方伯,赖湘涛;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尺寸的实用优化设计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文蒲香;独立基础高度的简易确定方法[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彭晨庚,张鑫;偏心荷载作用下独立基础的状态设计法[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4 苏俊国;康军;刘涛;;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施工[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5 谭翠颜;周飞;黄雨固;;墩式独立基础在不均匀地质中的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01期

6 陈琛;;浅议独立基础的抗剪验算[J];福建建筑;2010年07期

7 刘嘉兴;杨婷连;;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合理性验算[J];建筑;2012年22期

8 张永成;柱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的结构计算模型[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9 裘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2006年03期

10 谢建民;徐生良;肖备;王建宏;;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配筋的精确计算[J];浙江建筑;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方伯;张毛心;朱志辉;;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尺寸的实用忧化设计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牛春霞;;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结构计算[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佳;李乃涛;;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拉梁设计讨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陆海燕;邢彤;鲍文博;;阶梯形独立基础外形尺寸的参数化模型类库设计[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5 须亚平;袁志英;常达美;王林枫;彭煜;王辉刚;;岩石地基上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缺陷[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须亚平;查万理;彭煜;曾义;朱爱军;王磊;王辉刚;;置于岩石地基的独立基础力学特性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葛晨觉;现行规范中独立基础受弯承载能力验算方法的探讨[D];东南大学;2015年

2 张颖波;独立基础上RC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董奇品;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D];西华大学;2016年

4 刘文雨;柱下独立基础增加厚度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杨森;岩石地基中柱下圆形独立基础的力学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何琴;人工挖孔桩与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对比分析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罗刚;柱下独立基础与筏板组合体系——地基共同工作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李杰;基于WEB的独立基础CAD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柱下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09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