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迅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急剧恶化,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滞后,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制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城市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本文通过理清智慧城市建设思想的起源与特征,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比较了我国28个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的成效,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 城市信息化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1500万农业人口进入城市,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占20%,2010年达到了45%,2011年超过了55%。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彬;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J];财经研究;2000年08期
2 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3 史文勇;李琦;;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4 白南生;中国的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年06期
6 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6期
7 巫细波;杨再高;;广州建设智慧城市前瞻[J];城市观察;2010年06期
8 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J];经济学家;2003年02期
9 成德宁,周立;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0期
10 逄金玉;;“智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城市化定义界定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2 黄春;张燕;高萍;焦其英;;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特点及其管理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余戎,罗清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偏离以农民为本的表现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4 李永乐;;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5 李永乐;莫媛;;试析城市化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6 袁瑞娟;;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7 黄萍,未良莉;加速安徽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翔;;发达国家城镇结构演变历程对我国西部城镇化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李鲁欣;李玉江;;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10 李莉;陈涛;;电信企业是我国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全面构建电子政府的重要推手[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论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构建[A];OA’2006办公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蕾;刘辰;杨正球;;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创新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崔盛;;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统筹城乡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金桂兰;杨茜;;基于京津都市区域背景下的廊坊市旅游发展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秦涛;隗炜;李延新;;“两规”衔接的思考与探索──以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祥建;郭岚;;我国现代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苏;城市移动电子税务推送式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徐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9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臧建林;青岛市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甘荣;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王连升;施工企业风险预控制度设计与实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朱丽芳;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彦;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浩然;地方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振;政务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及其访问控制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铁臻;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强大动力[J];能源基地建设;2000年Z1期
2 李德仁,沈欣;论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3 李清泉;李必军;;物联网应用在GIS中需要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5期
4 孙永正;城市化滞后的八大弊端[J];城市问题;1999年06期
5 陈书荣;我国城市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城市问题;2000年01期
6 周均清,王乘,杨叔子;我国数字城市研究与建设之现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7 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年06期
8 李琦,刘纯波,承继成;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9 齐红倩,刘力;城市化: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10 刘鹤,易纲,宋国青,郑京平,樊纲,严瑞珍,王小鲁,贺力平,张平;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数字化:“辗平”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20期
2 薛海林;;城市信息化研究之反思[J];情报科学;2005年12期
3 朱兵;;数字城市乏人问津的“盛宴”——访广东省城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孙政权[J];IT经理人的商业周刊 ;2002年02期
4 马岩巍;杨磊;;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施建忠;数字化彰显城市本色[J];信息系统工程;2004年11期
6 梁鸣;;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的融合发展[J];移动通信;2010年15期
7 武汉市委研究室课题组;;关于构建武汉“数字城市”的思路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01年05期
8 彭笑一;;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与趋势[J];数码世界;2008年02期
9 陈根宝;;数字城市公共平台:架构·作用·意义[J];建设科技;2011年15期
10 彭笑一;;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与趋势[J];信息化建设;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平;郭同德;熊自明;;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2 张舒霞;;数字城市应分层次阶段性发展[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陈宁;葛君伟;邓宁波;;移动GIS技术[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寇有观;吴洪涛;;数字城市与应急体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顾持真;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姜晨光;;从DC到IC到SC兼论智慧城市的构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长胜;金继读;;数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7 周立;;数字城市空间管治动态信息分类标准与质量体系研究[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8 李新苗;;城市应急通信与无线数字城市融合SCDMA谋求商机[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文君;;关于天津市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的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袁晓梅;;数字城市声像一体化仿真研究[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N];人民日报;2003年
2 符长青;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的必由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8年
3 刘俊杰;北大千方数字城市模式 新型工业化的桥头堡工程[N];经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金真;打造数字城市要方便更要安全[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许泳;产业庞大如何掘金?[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王丹;共享——数字城市的灵魂[N];计算机世界;2008年
7 记者 徐红 黄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N];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苏杭;引领数字未来 成就城市梦想[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建设数字城市正当时[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10 ;城市信息化商机近在咫尺?[N];电脑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杨学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训国;城市商住信息化模型与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4 李宗华;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平;城市信息化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冬;面向数字城市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任明;分布式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江绵康;“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骏;“数字城市”中的空间本体数据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康志忠;数字城市中街道景观主体三维可视化的快速实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伟;基于OpenGIS的数字城市公众服务平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项琳;数字城市建立技术研究及数字校园实现[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3 李丽琴;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杜海明;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大江;邛崃市城市化与数字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屈琦;数字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刘萱;网络传播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各因子相关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闫博;“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闫博;“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杨;数字城市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1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