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简化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03 18:10

  本文关键词: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简化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集总参数SR模型,建立了土-隔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简化分析模型,给出了土-隔震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土-隔震结构体系层间剪力及层间变形的简化分析方法;通过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抗震设计规范》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简化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易用性。对比分析结果同时表明隔震结构层间剪力的计算在小震时可不考虑隔震层转动效应的影响,而大震时应考虑隔震层转动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的简化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土-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为隔震结构方案设计时评估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影响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隔震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参数 层间剪力 简化分析方法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12477)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基金资助项目(2013-K3-1)
【分类号】:TU352.12
【正文快照】: 引言隔震结构体系作为有效、经济和现实可行的结构抗震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目前,在隔震结构体系的设计中,通常忽略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隔震结构的地震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阿萍;姚谦峰;;土与隔震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陈跃庆,吕西林,李培振,陈波;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计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3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7期

4 陈国兴,谢君斐,张克绪;桩和群桩的静刚度及动力阻抗(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4期

5 于旭;陈亚东;;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2期

6 李海岭,葛修润;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7 邹立华,赵人达,赵建昌;桩 土 隔震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响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8 于旭;宰金珉;王志华;;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阿萍;姚谦峰;;土与隔震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韩强;杜修力;刘晶波;;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LRB隔震梁桥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创第,黄东梅,李暾,陈俊忠;基础平动与转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4 邹立华;方雷庆;黄凯;王黎园;;相邻建筑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PSSI)碰撞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5期

5 张卫东;;隔震板柱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研究;2008年02期

6 李慧;王亚楠;杜永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1期

7 姜忻良;王美丽;;基础偏心时土-非对称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参数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9期

8 黄东梅,李创第;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杨帆;邓筠;王永德;;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10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土-隔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耀庄;王贻荪;;Voigt地基中桩侧向稳态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2 段学刚;张之颖;;SSI效应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影响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3 杨帆;罗永坤;赵晓勇;王彬;;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栋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熊辉;层状场域内上、下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3年

3 刘立平;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4 邹立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亓兴军;桥梁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武芳文;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叶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LRB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方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及基于SSI效应的结构隔震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楠;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土—基础隔震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林杨;大型LNG储罐桩—土—结构—隔震体系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5 吴霞;考虑桩箱—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彬;多层框架基础隔震体系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7 项征;地震作用下软土地基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8 彭潇;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多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丁晓华;基础隔震与加层减震结构随机响应、优化设计及等效地震作用取值的复模态法[D];广西大学;2006年

10 贾俊峰;连续桥梁三向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开名,刘斌,刘之洋,王晓初;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3 楼梦麟,王文剑,朱彤,马恒春;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4 陈跃庆,吕西林,李培振,陈波,胡质理;分层土─基础─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5 肖晓春,迟世春,林皋,约翰·艾法罗;地震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李忠献,刘颖,王健;滑移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动力分析[J];工程抗震;2004年04期

7 张之颖;王洪卫;段学刚;吕西林;;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效果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7年10期

8 李永梅,孙国富,王松涛,徐国彬;桩-土-杆系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9 姜忻良;李岳;;土-桩-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8期

10 邹立华,赵人达;土—结构相互作用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天齐,曹锋;被动隔震方向商榷[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2 金锡平,张俊发,刘金慧;隔震橡胶防护挡块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3期

3 王伟刚,盛宏玉;隔震结构考虑动力影响的抗倾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林云腾,祁皑;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应用[J];福建建筑;2005年03期

5 杨迪雄;李刚;程耿东;;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1期

6 李刚;杨迪雄;程耿东;;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动力优化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夏昌;;典型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一)[J];福建建筑;2006年02期

8 杨树标;杨艳秋;高天宝;邹景磊;;框架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焕定;付伟庆;刘文光;于德湖;程树良;;规则隔震结构等效简化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10 李向真;王铁成;向伟明;雷丽;;平面非规则布置隔震结构局部变形的计算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珍;祁皑;;大底盘单塔层间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平;;基底隔震结构的直接能量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褚青青;龚克勤;;隔震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杜永峰;张尚荣;;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矩阵摄动法[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邢银行;李章政;简超;;隔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高层多塔中间层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永峰;朱前坤;李万润;李慧;;超长复杂隔震结构施工力学及全过程监测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杜永峰;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控制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邹立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能;近断层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巫炜;摩擦摆隔震结构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孟秋;高层住宅混凝土剪力墙隔震结构的减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农国畅;隔震结构的抗风分析与等效风荷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贾淑仙;多维地震下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6 包超;近场地震下不规则层间隔震结构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段燕玲;隔震结构近断层地震响应振动台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8 熊玉生;三维隔震结构的仿真与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9 杜英满;超长复杂隔震结构建造过程非载荷变形模拟和监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魏俊杰;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摩擦型隔震结构的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考虑SSI效应的隔震结构体系简化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1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