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本文关键词: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在偏心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设计9个试件进行偏心受压单调加载试验,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对偏心距2个变化参数。通过试验,观察了该类新型构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应力分布、变形情况、极限承载力、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再生混凝土受压破坏极限压应变值等重要数据;并分析了取代率和相对偏心距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偏压破坏过程及形态与一般型钢混凝土柱相似,根据偏心距的不同,表现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种形态,试件极限承载力随着相对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基于修正平截面假定推导了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取代率 偏心距 承载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04) ‘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项目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2118023-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GXNSFAA053203,2013GXNSFDA019025) 广西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研究项目(2012ZDX03)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建筑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建筑废渣综合利用”已被列入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对于绿色建筑、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开展了大量的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祥云;;谈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2 侯星宇;;再生混凝土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1年07期
3 刘莹,彭松,王罗春;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4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1998年05期
5 张亚梅,秦鸿根,孙伟,郝东明,宁钟;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年01期
6 柯国军,张育霖,贺涛,谭志鹏;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7 汪欢杰,马嵘;“水泥品种”对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8 ;我国成功应用再生混凝土建造“零能耗”生态建筑[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9 钟发林;再生水泥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02年12期
10 卢建忠,马嵘;“体积取代法”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陈德玉;;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2 刘军;于艳萍;张冰;孙文辉;;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三孔砖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何东;王清远;邱慈长;石宵爽;董江峰;;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心受压的荷载-变形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瑶;吴徽;陈家珑;;浅谈再生混凝土Tilt-Up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邱慈长;王清远;何东;;地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验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周中一;王卿;曹万林;董宏英;;带竖向构造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7 秦廉;张雄;赵明;袁翔;张洁龙;;再生骨料的吸水特性及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池漪;尹健;;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Semi-elliptic surface crack under impact loading[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肖建庄;胡永忠;朱剑锋;;再生混凝土条板应用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许琦敏;“再生路”如何走出校门[N];文汇报;2004年
3 记者 刘碧玛邋通讯员 高蕾;废旧混凝土变废为宝[N];科技日报;2008年
4 金兆元 赵关良;上海废混凝土循环利用获成功[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许琦敏;利用灾后废墟再造新家园[N];文汇报;2008年
6 洪崇恩;废混凝土在沪“重生”[N];文汇报;2007年
7 记者 王桂兰 通讯员 高蕾;我国首座用全级配再生混凝土骨料建筑的大楼落成[N];中国建材报;2008年
8 李佳;新试验楼“吃”掉上万吨建筑垃圾[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张奕邋谢蕾 潘艺蓉;废弃混凝土成“香饽饽”[N];解放日报;2007年
10 安徽省淮北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 刘道华;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N];中华建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鹏;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4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周中一;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马辉;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胡波;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张娟;建筑材料资源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军凯;酸雨和冻融环境对再生及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杰;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玲;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明;再生混凝土弯剪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孟少宾;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黄秀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彭有开;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8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静;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绍博;低剪跨比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5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