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红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冻结红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10℃的冻结红砂岩进行了单轴蠕变试验,应力水平依次为0.36、0.45和0.54,发现当应力水平为0.36和0.45时,红砂岩蠕变为稳定蠕变,当应力水平为0.54时,蠕变为不稳定蠕变。应力水平越高,蠕变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对蠕变曲线的导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红砂岩不稳定蠕变的加速阶段门槛值为13 h。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拟合,得到了3个应力水平下红砂岩蠕变的经验方程。由开尔文体、改进麦克斯韦尔体和改进陈沅江体串联组成了理论模型,并得到了模型参数,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冻结红砂岩的蠕变规律。试验结果为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矿井评价冻结壁的稳定性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冻结红砂岩 蠕变特性 经验方程 理论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助项目(No.U1261126)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岩石的蠕变特性对岩石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岩石的蠕变特性随着岩性以及环境的差异而区别明显。在一系列岩石流变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岩石流变性质的流变方程,通常有经验方程法和模型理论法[1]。佘成学等[2]在西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石非线性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智彪,陈振富,周益强;衡阳地区红砂岩声波参数及其应用[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张海元;天水上磨水库磨拉石建造红砂岩的工程特性[J];甘肃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刘克玉;;红砂岩工程性能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04期
4 王启东;;浅析人工挖孔桩以红砂岩作持力层时疏松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J];安徽地质;2004年04期
5 赵明华;苏永华;刘晓明;;湘南红砂岩崩解机理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罗恒;;红砂岩泥化夹层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08年06期
7 龚裔芳;金福喜;张可能;周斌;;红砂岩泥化夹层力学特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蒋晓东;曹建劲;叶进龙;李易安;;红砂岩风化机理的有机酸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年04期
9 袁从华;王荣彪;周健;施伟忠;;平缓红砂岩滑坡特征及警示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10 陈春华;;水对红砂岩特性影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强;;扫描电镜下红砂岩破裂过程的连续观察[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胡昕;洪宝宁;周宇泉;;从微细结构角度分析红砂岩的强度特性[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曾正文;刘天昌;王爱芳;刘力强;陈灏;;含水红砂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4 金福喜;卿笃干;彭环云;朱自强;曾凡河;张可能;;常吉高速某红砂岩滑坡治理监测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陶履彬;;岩石冻胀性与其含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6 李夕兵;古德生;赖海辉;;冲击载荷下散体岩料的动压固效果[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7 彭社琴;赵其华;聂德新;;强度再生效应的环境演变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鲁祖德;陈从新;;水化学环境下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陈晓斌;;红砂岩粗粒土剪胀效应大型三轴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宏锦;闫懿华;;用超硬材料测定岩石研磨性[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葛秋芳;4亿年前化石揭示鱼如何开始“行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谢苗 绿叶;“火眼金睛”是怎样炼就的?[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华;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储文静;湘西红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甘芳芳;红砂岩风化土在多点冲击荷载下的作用效应[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俐;不同初始含水率红砂岩冻融损伤的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王奇山;多点估计法的改进及其在边坡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杨鑫;水及化学溶液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熊力;红层软岩崩解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7 陈传高;冻融岩石抗拉特性实验及水热力耦合分析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明雷;岩石热—力—化学(TMC)耦合断裂韧度与断裂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冻结红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5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