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层岩质边坡锚杆支护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顺层岩质边坡锚杆支护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长黏结型锚杆作为一种有效且经济的加固手段,在边坡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锚固机制尤其是考虑岩体结构特征的锚固理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基于顺层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考虑边坡岩体与锚杆的相互作用,运用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对全长黏结型锚杆加固顺层边坡的机制进行研究,提出新的锚杆加固顺层边坡的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的锚固抗力由锚杆轴力与抗剪力共同提供,锚杆抗剪作用提供的抗滑力与锚杆轴力提供的抗滑力可以用线性关系来描述。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这一力学模型进行建模,分析这一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全长黏结型锚杆 顺层边坡 锚固机制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9204,5080906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2009CDA017)
【分类号】:TU472
【正文快照】: 1引言顺层岩质边坡是指层面和坡面的走向、倾向基本相同的层状结构岩体边坡。大量的调查发现,山区道路发生破坏主要是在路堑开挖的地方,尤其是顺层岩石路堑边坡滑动形成的顺层滑坡最为常见。边坡的加固方式有多种,其中全长黏结型锚杆以其施工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投资等优点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伟超,郭玉峰,郝振国;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J];山西建筑;2004年13期
2 蒋德松;蒋冲;赵明华;;城市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机理及试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强;;浅谈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4 魏斌;花晓鸣;;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5 邢建营,邢义川,陈祖煜,韩连兵,梁建辉,肖兆君;岩质边坡楔形体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3期
6 孙统立;方孝伍;张庆贺;;多层结构模型在节理岩体力学分析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7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8 徐继言;刘红帅;高山;李广杰;;均质岩石边坡自振周期及其估算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1期
9 黄茂华;;喷锚支护在澳头小学边坡加固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3期
10 朱春明;;锚杆支护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5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7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才华;陈从新;;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管旭东;孙进忠;白英;于沭;;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二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宁波;锚固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锚固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杜太亮;岩质边坡智能化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8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田涛;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沈银斌;临界滑动场法的改进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山区河流港口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支护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忠l,
本文编号:461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6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