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固化淤泥结构性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7:06

  本文关键词:固化淤泥结构性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完全扰动重塑的泥浆作为评价基准,从土结构性的角度考察了水泥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发现固化淤泥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存在明显的固结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质显著不同。固化淤泥的压缩曲线位于淤泥的固有压缩曲线的上方,屈服之前固化淤泥的压缩性很小,屈服后压缩性迅速增大。水泥添加量越高,固化淤泥的固结屈服应力越大。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若固化淤泥未在固结围压下屈服,剪切时表现出超固结土的性质,若在围压下屈服,固化淤泥则表现出正常固结土的性质。屈服之前,固化淤泥的不排水强度基本不随围压改变,屈服后的强度随围压线性增大。水泥的加入会使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增大,屈服前阶段固化淤泥的强度由胶结作用所控制,屈服后阶段由组构作用所控制。在固化淤泥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应考虑到它所特有的结构性力学特性。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所;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固化淤泥 结构性 屈服应力 不排水强度 胶结 组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9142,5130818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2067)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37)
【分类号】:TU41;X70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淤泥的固化处理是国际上处理废弃淤泥的一种重要资源化利用方法,处理后的固化淤泥强度高、变形小,同时对污染物有稳定和包裹作用[1]。淤泥固化技术在国外已经有较多的工程应用[2],我国对淤泥固化技术的研究已经脱离了单纯室内试验并完成了一些现场示范工程的研究[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桂跃;高玉峰;李振山;宋文智;蔡超;;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材料化土击实时机选择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2 朱伟,冯志超,张春雷,谢健;疏浚泥固化处理进行填海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5期

3 汤怡新,刘汉龙,朱伟;水泥固化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4 丁建文;张帅;洪振舜;刘松玉;;水泥-磷石膏双掺固化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5 黄英豪;董婵;关云飞;詹小磊;;击实对固化淤泥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黄英豪;朱伟;周宣兆;张春雷;;固化淤泥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志萍;刘汉龙;;疏浚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2 严刚;;水泥土室内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3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ement-stabilized soil compressive strength[J];Global Geology;2012年02期

4 张铁军;洪振舜;邓东升;邓永锋;丁建文;;水泥固化粉质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吉锋;张铁军;张帅;洪振舜;;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填料化处理土的干密度变化规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胡昕;闵紫超;洪宝宁;;温度变化对水泥土强度特性和破坏性状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邓东升;张铁军;洪振舜;;河道疏浚废弃淤泥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8 林安珍;;粉煤灰、水泥和石灰等填充集料与疏浚泥固化强度的关系研究[J];粉煤灰;2006年03期

9 吴有生;;水泥深层搅拌法在水库软基加固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莹;王清;;水泥与生石灰处理吹填土对比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宁伟;卢淑雯;王玉梅;高园;胡文浩;;固化剂掺量对硬壳层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春雷;朱伟;大木宜章;;湖泊污染底泥的固化资源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王宁伟;高园;;固化吹填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及预测[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青松;张春雷;汪顺才;朱伟;大木宜章;;淤泥堆场人工硬壳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室内模拟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丁亮;;LD新材料固沙技术的试验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范公俊;朱伟;张春雷;;固化淤泥收缩性质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何桂芳;袁国明;石萍;邱弋兵;;广东省海洋倾倒区现状、问题与管理对策[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8 田海涛;谢健;石萍;曹玲珑;王亮;;海洋疏浚泥处置现状及资源化推广探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9 管非凡;张春雷;包建平;李磊;;法国塞纳河疏浚淤泥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明;深圳前湾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王立峰;纳米硅水泥土工程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王文军;纳米矿粉水泥土固化机理及损伤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姬凤玲;淤泥泡沫塑料颗粒轻质混合土力学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黄健敏;填海区淤泥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春雷;基于水分转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郭印;淤泥质土的固化及力学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柱;高压旋喷桩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的方案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家春;吹填土固化结构强度增长特性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立国;营口地区工业废料固化处理及工程应用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卢淑雯;沿海固化双层地基应力与变形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罗小勇;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及其对垃圾堆体稳定性影响评估[D];浙江大学;2012年

6 黄春香;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7 李刚;纳米材料水泥土工程性状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贾苍琴;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9 范昭平;有机质对淤泥固化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张敏霞;循环荷载作用下水泥土的疲劳特性及其损伤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东升;张铁军;洪振舜;;河道疏浚废弃淤泥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2 朱伟,张春雷,刘汉龙,高玉峰;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3 孔丽艳;大面积不均匀填土区地基加固设计方案的确定——盐田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堆场地基加固工程设计简介[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5期

4 朱伟,冯志超,张春雷,谢健;疏浚泥固化处理进行填海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5期

5 张春雷;朱伟;李磊;范公俊;大木宜章;;湖泊疏浚泥固化筑堤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1期

6 陈萍;张振营;李小山;崔e,

本文编号:461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61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