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3:07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过于重视实体空间及实景要素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虚空间营造,虚空间概念与我国传统园林意境范畴相通,借此,本文追溯我国传统园林并探求传统园林中虚空间的营造方式及其与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上的内在联系,以此对我国现代景观空间营造方式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使传统园林精湛的空间营造手法得到发展与传承。本文在前人对传统园林空间营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从三部分对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及其应用做研究,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理论基础篇,主要以园林虚空间概念为出发点,从园林虚空间概念的提出到对我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理解,对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涵义有了初步认识,由于园林虚空间是依附实体空间存在的一种意象空间,主要通过人体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感受的空间类型,所以论文从人体感官功能出发分析得出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光影、声音、气味、云雾、色彩、文化等方面,在结合园林实景要素分析其如何构成园林虚空间后总结我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四大类型。第二部分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在前文理论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得出六种营造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方式——总体空间布局、个体空间形态、空间构成要素和材料选择、空间的对比与渗透、文化的植入和四季时相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正是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达到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满足人们感官需求的体验性空间。最后部分为论文的结论及应用,即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在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虚空间应用的目的、局限的分析得出服务对象过于单一、空间功能需求较少、空间尺度缺乏整体感、审美意识西方化等都是应用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于时代要求下如何应用设计理念、审美需求、空间界定、空间功能、空间尺度、设计要素等方式、方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来营造满足现代人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的虚空间。论文最后总结出我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在现代景观中应用的实际意义并提出展望,现代景观空间设计需要实体空间与虚空间的相辅相成,在传承传统技法时应秉承“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期望通过对传统园林虚空间的研究探索一条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 虚空间 营造方式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3 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12-15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概述15-31
  • 2.1 园林虚空间概念的提出15-17
  • 2.2 对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理解17-18
  • 2.3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构成要素18-28
  • 2.3.1 光影19-22
  • 2.3.1.1 日光19-20
  • 2.3.1.2 月光20
  • 2.3.1.3 投影20-21
  • 2.3.1.4 倒影21-22
  • 2.3.2 声音22-26
  • 2.3.2.1 自然之音22-25
  • 2.3.2.2 人为之声25-26
  • 2.3.3 气味26
  • 2.3.4 云雾26
  • 2.3.5 色彩26-27
  • 2.3.6 文化27-28
  • 2.4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类型28-31
  • 2.4.1 以静态为主的虚空间28
  • 2.4.2 以动态为主的虚空间28-29
  • 2.4.3 可控的虚空间29-30
  • 2.4.4 不可控的虚空间30-31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的营造方式31-57
  • 3.1 总体空间布局31-35
  • 3.1.1 内向空间31-32
  • 3.1.2 外向空间32-33
  • 3.1.3 路径引导33-35
  • 3.2 个体空间形态35-38
  • 3.2.1 封闭空间35
  • 3.2.2 半开敞空间35-36
  • 3.2.3 开敞空间36-37
  • 3.2.4 上升空间37
  • 3.2.5 下沉空间37-38
  • 3.3 空间构成要素与材料选择38-45
  • 3.3.1 园林建筑38-40
  • 3.3.2 山水40-43
  • 3.3.2.1 山石40-41
  • 3.3.2.2 水体41-43
  • 3.3.3 植物43-44
  • 3.3.4 材料选择44-45
  • 3.4 空间的对比与渗透45-52
  • 3.4.1 空间对比45-48
  • 3.4.1.1 旷与奥45-46
  • 3.4.1.2 疏与密46-48
  • 3.4.1.3 虚与实48
  • 3.4.2 空间渗透48-52
  • 3.4.2.1 分隔49
  • 3.4.2.2 框景49-50
  • 3.4.2.3 借景50-52
  • 3.5 文化的植入52-53
  • 3.5.1 匾额、楹联等题名52-53
  • 3.5.2 写意的手法53
  • 3.6 四季时相的变化53-57
  • 3.6.1 四季的变化53-55
  • 3.6.2 时相的变化55-57
  • 第四章 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57-67
  • 4.1 应用的目的57
  • 4.2 应用的局限57-58
  • 4.2.1 服务对象较为单一57-58
  • 4.2.2 空间功能需求较少58
  • 4.2.3 空间尺度缺乏整体感58
  • 4.2.4 审美意识西方化58
  • 4.3 应用的方式、方法和要素58-64
  • 4.3.1 设计理念58
  • 4.3.2 审美需求58-59
  • 4.3.3 空间界定59-60
  • 4.3.4 空间功能60
  • 4.3.5 空间尺度60-61
  • 4.3.6 设计要素61-64
  • 4.4.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64-67
  • 第五章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1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71-72
  • 致谢72-73
  • 附件73-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丽军;;对虚空间的一点认识[J];山西建筑;2007年17期

2 刘洁;;浅谈建筑空间中的虚空间[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5期

3 池晓瑜;张建华;;玻璃在城市商业景观虚空间中的运用[J];上海商业;2013年10期

4 刘雁;论视觉设计中虚空间的发展[J];包装工程;2005年01期

5 金紫崧;秦洛峰;俞淳流;;论建筑中的虚空间——虚实相生 相反相成[J];建筑与文化;2012年01期

6 赵莹;赵川;;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9期

7 毛白滔;;光与空间[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5年12期

8 李晶晶;周波;;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根;李久坤;;现实空间与虚空间中的时间利用的相互作用:理论模型及验证[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天情;虚空间艺术处理法则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2 王楠;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3 梁栋;浅析平面造型艺术中的虚空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丁耀;虚空间—包装设计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严先琴;展示设计中虚空间及其界面组织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谨男;商业型录设计中虚空间的应用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虚空间营造方式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88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