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不同温度条件下煤系砂质泥岩力学特征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2:23

  本文关键词:不同温度条件下煤系砂质泥岩力学特征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RMT 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GD 65/150高低温环境箱,对煤系砂质泥岩在25℃~55℃温度下的力学特性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砂质泥岩的应力 应变全过程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以及变形模量受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砂质泥岩的力学特性有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逐渐降低,但在40℃前后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其减小幅度不同,峰值应力值从25℃到40℃降幅达22.1%,从40℃到55℃降幅达4.3%,峰值应变从25℃到40℃减小了12.9%,从40℃到55℃应变减小了29.9%;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减小;变形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大。研究结果对实施深部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以及深部软岩工程灾害的预测和控制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关键词】岩石力学 煤系砂质泥岩 不同温度 单轴压缩 力学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4002) 高等学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0341512000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8085ME7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组成及结构将发生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可能产生热破裂现象。岩石经高温作用后,其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度、波速、渗透率、孔隙度、变形及强度等参数)将发生较大变化。过去,关于高温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高温高压地球深部固体介质的变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2 孟召平,彭苏萍,傅继彤;含煤岩系岩石力学性质控制因素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3 愪保平;赵阳升;万志军;赵金昌;王毅;;热力耦合作用下花岗岩流变模型的本构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左建平;周宏伟;刘瑜杰;;不同温度下砂岩三点弯曲破坏的特征参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5 李夕兵;尹土兵;周子龙;洪亮;高科;;温压耦合作用下的粉砂岩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6 尹土兵;李夕兵;殷志强;周子龙;刘希灵;;高温后砂岩静、动态力学特性研究与比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吴刚;王德咏;翟松韬;李玉寿;陈军;;高温下大理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8 吴刚;滕念管;王宇;;高温后石灰岩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9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力学特性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10 苏承东;李怀珍;张盛;勾攀峰;;应变速率对大理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宏杰;;曲江矿运输大巷变形机制分析与支护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3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来兴平;伍永平;任奋华;蔡美峰;;西部矿区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开采扰动区松软岩层力学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赵彦东;赵文奎;柯尊乾;王志群;吴回安;;温度对深井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马麦宁,白武明;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01期

7 宋新武;白武明;;高温高压实验中重金属在硅酸盐熔体中溶解度研究及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8 王仁;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9 金振民;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和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10 孟召平;张吉昌;Joachim Tiedemann;;煤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声波速度之间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赵自豪;陈世江;伍永平;;西部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FLAC数值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振;胡千庭;金洪伟;;煤岩失稳的发生机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刘文宝;刘增平;陈绍杰;李博;;深井采空区宽条带煤柱受力状态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仁;;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金振民;;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和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6 吴正海;孙洲宾;李新杰;;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深浅孔间歇锚注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7 陈贵林;马开玉;;深部软岩巷道修复支护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认识[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高尔新;陈二霞;李鲁;;软岩巷道不同形式钢桁架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惟嘉;常西坤;陈军涛;;深部宽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华心祝;陈登红;杨科;付志亮;;地应力方向对深井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春光;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样中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肖同强;深部构造应力作用下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贾彬;混凝土高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少杰;新安煤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勇;开滦矿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献伟;深部分阶段性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檑;混凝土单向受载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韩德虎;褐煤热解—变形特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斌;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雷;岩浆侵入作用影响下北辰矿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及突出危险性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瑞赓 ,吴绵拔;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花岗岩的破坏判据[J];爆炸与冲击;1984年01期

2 江燕,臧绍先;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3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4 金振民;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和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5 周永胜,何昌荣;地壳主要岩石流变参数及华北地壳流变性质研究[J];地震地质;2003年01期

6 张连英;茅献彪;杨逾;冯梅梅;杜春志;;高温状态下石灰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周瑞光,曲永新,成彬芳,,吴芝兰,徐晓岚,颜世杰,吴高明;山东龙口北皂煤矿软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8 鞠杨,刘彩平,谢和平;混凝土断裂及亚临界扩展的细观机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9 李道伟;朱珍德;蒋志坚;渠文平;;温度对大理岩力学性质影响的细观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马春德,李夕兵,陈枫,徐纪成;单轴动静组合加载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子龙;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与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徐小丽;温度载荷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质演化及其微观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改焕;宋战平;余贤斌;;石灰岩声发射特性的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6期

2 毕忠伟;张志军;;岩石的崩解特性与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2011年02期

3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5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8 苏承东;张振华;;大理岩三轴压缩的塑性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10 徐金明;韩娜娜;李岩松;;石灰岩局部化变形的图像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祖德;陈从新;;水化学环境下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2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5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8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乔丽苹;砂岩弹塑性及蠕变特性的水物理化学作用效应试验与本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3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4 陈忠;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循环加载试验与变形特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8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肖庆华;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10 李伟;大理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温度条件下煤系砂质泥岩力学特征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01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