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摩阻力作用下断桩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负摩阻力作用下断桩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地基沉降 负摩阻力 断桩 框架结构 ABAQUS
【摘要】:为了研究负摩阻力作用下断桩对框架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基、桩基础和上部4等跨4层的钢框架结构模型,并通过在地基土表面施加堆载使桩侧由于地基沉降产生负摩阻力,分析该过程中存在和不存在断桩情况下上部结构的响应,并研究了断桩位置、断桩长度和上部结构刚度对上部结构的梁上弯矩、柱轴力和柱脚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外侧柱下存在断桩时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比内侧柱下存在断桩的影响要大;且柱下断桩长度越短,上部结构刚度越大,断桩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越明显。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
【关键词】: 地基沉降 负摩阻力 断桩 框架结构 ABAQUS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272)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011124) 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20613164542560)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1引言地面沉降是国内外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1~3]。我国很多沿海城市都发生严重的地面沉降,特别是上海和天津,其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4]。沿海城市有很多桩基础工程,在地面沉降过程中,桩身受到负摩阻力[5,6]作用,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当桩基础发生断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世涛;程培峰;;基于ABAQUS土体数值分析的本构模型[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2期
2 杜思义,王玉东,张少杰;浅层严重缺陷桩的识别[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维然,段正梁,曾正强,康一亭;上海市地面沉降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4 夏力农,王星华;带负摩阻力桩基的设计与检测[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5 侯艳声,郑铣鑫,应玉飞;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面沉降系统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2期
6 刘杜娟;中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问题思考[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绍清;;某地铁隧道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2 王初生,叶为民,杜灏洁;上海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国祥;陈强;丁晓利;;基于雷达干涉永久散射体网络探测地表形变的算法与实验结果[J];测绘学报;2007年01期
4 陈强;丁晓利;刘国祥;;PS-D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J];测绘学报;2007年04期
5 罗小军;刘国祥;黄丁发;;三通差分干涉测量探测城市地面形变的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4期
6 赵建忠;韩飞腾;;海水浸没条件下岩基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和设计[J];电力建设;2009年06期
7 郑铣鑫,武强,侯艳声,应玉飞;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地球学报;2002年03期
8 夏森炜,蒋军,朱国元;两种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地基一维固结[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9 游世良;巴伟军;夏森炜;;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弹性地基一维固结沉降[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8期
10 朱俊高,陆晓平;大面积地面沉降研究现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秀凤;罗海滨;黄其欢;何敏;;InSAR与GPS集成方法在水利工程形变监测中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秦四清;胡瑞林;马凤山;孙强;王媛媛;李曼;;我国滨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天津市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3 杨勇;李国敏;窦艳兵;黎明;杨忠山;;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秦四清;胡瑞林;马凤山;孙强;王媛媛;李曼;;我国滨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天津市为例[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华;;基于加权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地面沉降研究[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军;;北京地铁施工中若干环境岩土工程问题[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林珲;江利明;赵卿;;城市地面沉降及其D-InSAR监测[A];灾害风险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建锋;万书勤;冯艳芳;张翠光;;近50年来我国地质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荆宇;付思峰;王玉蓉;;桩基负摩阻力影响的浅析[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平;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后的地面沉降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5 张建山;基坑抽水地面沉降理论与工程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旺林;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富海鹰;地铁隧道非降水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强;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探测区域地表形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夏力农;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罗小军;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理论及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良;滨海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杜思思;海河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模型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志华;济宁市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预测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张红亮;深厚填土中桩基自平衡试桩法及负摩阻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少兵;黄土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地层变形规律监测及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孟华君;城市大面积荷载与地面沉降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7 常宝平;连续墙铣削装置机理与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周珊珊;考虑流变的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萧燕子;基于二次开发的土石坝数值仿真分析及防渗墙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朱俊峰;超深层岩溶基础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力农,陆守明;带负摩阻力基桩的静载检测评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任美锷;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近30年海平面上升趋势及2030年上升量预测[J];地理学报;1993年05期
3 王若柏,孙东平,耿世昌,韩月萍;天津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4 张寿全,王思敬,黄巍;人类活动与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地学前缘;1996年01期
5 阎世骏,刘长礼;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学前缘;1996年01期
6 陈梦熊;关于海平面上升及其环境效应[J];地学前缘;1996年02期
7 卢伟倬,陆培毅;浅部严重缺陷桩的阻尼波动方程与波形特征[J];福建建筑;2002年04期
8 应玉飞,郑铣鑫,吴梁;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战略[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9 郑铣鑫;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及地面沉降的系统控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2年01期
10 郑铣鑫;宁波地面沉降系统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青云,张小敏;对桩的负摩阻力的研究[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陈兴坤;基桩中负摩阻力的影响及其对策[J];岩土工程界;2004年05期
3 梁造贤;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10期
4 陈显新;徐新跃;;桩负摩阻力的若干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5 徐辉,姜红光,张孟强;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俞皓,丁国洪;温州地区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5期
7 王建勋;;负摩阻力的概念与案例分析[J];陕西地质;2005年02期
8 何秋萍;杨天森;;浅析基桩的负摩阻力[J];岩土工程界;2005年12期
9 魏海波,张锋;桩基负摩阻力探讨[J];山西建筑;2005年10期
10 孙军杰;王兰民;;桩基负摩阻力研究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宁;朱苦竹;阚二林;;桩基负摩阻力简化计算模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徐先坤;刘伟涛;叶铁锋;;浅析桩基负摩阻力[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法仁;王旭磊;;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计算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张咏梅;陈泽广;史光金;;消除负摩阻力桩的设计与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肖宏;;桩基负摩阻力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袁灯平;;软基桩侧负摩阻力弹塑性分析及几个关键问题[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7 扁玉明;曹丽蓉;吴如军;;桩基负摩阻力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的问题处理[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彦鹏;赵天时;陈长流;;桩基负摩阻力沿桩长变化的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陈企奋;吴中岳;刘荣毅;李成巍;;龙穴造船基地建筑桩基负摩阻力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胥为捷;;软土地基桩基负摩阻力简化计算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健;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负摩阻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2 夏力农;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陈长流;考虑湿陷的大厚度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4 文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董晓明;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变形的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孔纲强;群桩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广林;桩基负摩阻力沿桩身变化的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晓锋;桩基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韩佳明;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4 郑鹏一;建筑物桩基础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庄宁;单桩负摩阻力形成机理及简化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杨碧;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回填土中桩基负摩阻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熊小平;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及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赖伟;潮汕车站软土桩网复合地基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许建;新近厚填土场地桩基负摩阻力特征及嵌岩桩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杨自刚;黄土场地桩基正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17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