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中节点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中节点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PEC柱 摩擦耗能型连接 滞回性能 节点传力机理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摘要】:为研究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中节点滞回性能,考虑轴压力、PEC柱截面形式、钢板组合截面布置方式与摩擦力大小等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5个有限元分析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循环荷载下的数值模拟,得到试件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结果表明:摩擦耗能型连接方式不仅满足结构耗能延性性能设计目标,且承压型强度设计还能保证必要的安全冗余度;轴向力影响较小;摩擦力影响连接的耗能能力,但对其承载能力影响不明显;钢结构翼缘卷边措施可增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好地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预拉对穿螺栓表现部分自复位功效,且较好实现了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机理,相应降低了对节点域腹板的抗剪要求;所有试件破坏模式均由于T形件的加强而使得梁截面的塑性铰出现位置向T形件腹板外排螺栓附近梁截面转移,且达到破坏时对应的节点转角均超过了0.04rad,表明该节点连接能较好满足抗震转动能力的需求。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结构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型PEC柱 摩擦耗能型连接 滞回性能 节点传力机理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47,51478286)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2009-K2-2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558) 江苏省高校首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新型PEC柱(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 column with thin-walled built-up section)是采用热轧钢板焊接组合截面,在翼缘与腹板之间设置一定间距的横向拉结板条或横向拉结筋,再浇筑混凝土构成的组合柱。该新型截面形式通过混凝土与钢板间的组合效应来提高构件承载力、增大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现雷;郝际平;申诚君;;T型钢连接的钢框架梁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J];钢结构;2008年07期
2 杨文侠;方有珍;顾强;孙国华;马吉;;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3 方有珍;马吉;陆承铎;曲延全;申林;;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马吉;方有珍;陆承铎;韩昌标;孙国华;;薄钢板PEC柱-钢梁端板对拉螺栓连接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5 夏腾云;方有珍;张怀卿;陆承铎;;相关设计参数对新型卷边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受力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方有珍;顾强;申林;马吉;陆佳;;薄板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弱轴)滞回性能足尺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4期
7 何益斌;李毅;曹海信;郭健;周海兵;;T形钢连接梁柱节点的试验和抗剪计算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8 方有珍;陆佳;马吉;孙国华;;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9 方有珍;陆承铎;马吉;申林;孙国华;;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弱轴)滞回性能足尺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10 胡安吉;李启才;刘刚;;钢结构拼接节点的耗能性能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磊磊;郭成喜;于秀飞;;梁柱角钢连接的滞回性能分析[J];钢结构;2010年08期
2 魏德敏;周彦君;;考虑倒角系数的T型铸钢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J];钢结构;2013年01期
3 方有珍;马吉;陆承铎;曲延全;申林;;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马吉;方有珍;陆承铎;韩昌标;孙国华;;薄钢板PEC柱-钢梁端板对拉螺栓连接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5 张怀卿;方有珍;夏腾云;陆承铎;;新型卷边薄壁钢板组合截面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4年02期
6 夏腾云;方有珍;张怀卿;陆承铎;;相关设计参数对新型卷边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受力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吴兆旗;姜绍飞;喻露;朱晓明;;设置垫板的T形件螺栓连接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2期
8 高义奇;余红霞;施刚;;火灾下拉剪组合作用对高强螺栓节点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9 李自林;张聪;薛江;周晓洁;;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11期
10 陆森强;方有珍;姚江峰;万财知;杨永龙;;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焊接连接中节点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占忠;陈伟;陈生林;;单向荷载下PEC柱受力性能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2 殷占忠;陈生林;陈伟;;部分外包混凝土型钢柱的承载能力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毅;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梁组合节点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雷劲松;带楔块装置的钢结构露出型柱脚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汤序霖;节点区柱钢管非连续式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雁;半刚性T型钢梁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萧超雄;弱轴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及抗弯刚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李志利;大跨空间结构新型支座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姜华;轻钢结构T型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海棠;T型钢梁柱半刚性连接节点在静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郑霖强;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郑小伟;钢框架梁柱T型钢连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王涛;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在静载下的力学性能及其加强方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陈念;H型钢格构式柱不同形式肩梁受力机理分析和优化[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卫广;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根田;李鹏宇;;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先铁;郝际平;孙彤;潘阳;任青青;;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3 雷克;王先铁;张营营;;钢管混凝土框架高强螺栓—端板节点的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茹继平,杨娜,杨庆山;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综述[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5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施刚;;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6 张思敏;李军;李文明;;翼缘加强型狗骨式节点的性能分析及改进[J];钢结构;2010年05期
7 银英姿;赵根田;申向东;;焊接H型PEC组合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7期
8 杨文侠;方有珍;顾强;孙国华;马吉;;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9 方有珍;马吉;陆承铎;曲延全;申林;;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10 何益斌;黄频;冷巧娟;肖阿林;;方钢管混凝土柱穿心高强螺栓-端板节点抗剪承载力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新武;钢框架梁柱连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习兵;T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王先铁;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性能研究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雷克;采用穿芯螺栓—端板节点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子文,龚永忠,于安林;Y型支撑钢框架耗能段滞回性能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陈以一,周锋,陈城;宽肢薄腹H形截面钢柱的滞回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4期
3 武振宇;高洋;;K型间隙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4 靳燕飞;邵永波;徐艳华;;主管管壁加厚型圆钢管T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君,张耀春;轴向受力钢构件的弹塑性稳定及滞回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侯文景;武振宇;;板管连接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0期
7 邵永波;李涛;;加强型完全叠接管节点滞回性能试验测试[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8 戎贤;齐晓光;李艳艳;;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苏慧;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性能非线性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10 武振宇;陈鹏;王渊阳;;T型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林;苏明周;顾强;;位移加荷方式对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2 邵永松;;焊接T形支撑杆件滞回性能模型的模拟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3 赵欣;吴迈;刘晓孟;;钢—混凝土组合梁滞回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婷;赵楠;聂建国;张勇;马凯;;型钢混凝土柱-钢桁架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宏;俞茂宏;顾强;;结构钢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钢构件滞回性能的计算机分析[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连尉安;张耀春;;钢支撑滞回性能模拟及疲劳寿命评估[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晓宇;王铁成;杜喜凯;陈敖宜;;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试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李海锋;罗永峰;李德章;丁大益;;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偏心常轴压箱形钢柱滞回性能的有限元模拟[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董磊磊;潘宏;杨晓东;;梁柱角钢连接的滞回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方有珍;顾强;;半刚接钢框架(柱弱轴)-内填RC剪力墙结构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玉坤;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扬;Y型矩形管节点滞回性能与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孙国华;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颜鹏;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洋;节能型蜂窝钢柱滞回性能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高洋;K型间隙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李靖;多支管T型矩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陈博;弯矩作用下不等宽T型矩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周喜;圆钢管柱滞回性能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孙昕;钢管结构主方支圆K型搭接节点承载力及滞回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7 闫雁军;K型矩管强化节点静力及滞回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吴超;十字隔板焊接节点静力与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陈鹏;轴向力作用下T型方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高志新;火灾后SRC柱-RC梁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18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