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柱PMM屈服面模型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23:10

  本文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柱PMM屈服面模型及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卷边柱 N90截面 畸变屈曲 直接强度法 初始几何缺陷 PMM屈服面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冷弯薄壁型钢在房屋建筑结构、大跨结构、仓储结构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由于具有优越的强度自重比且节能环保,冷弯薄壁型钢被大量应用于仓储结构中,这大大促进了物流仓储领域的发展。作为物流仓储领域主要承载结构的组装式货架,其建造面积越来越大,高度也越来越高,这种发展趋势对货架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目前组装式货架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N90系列冷弯薄壁开口多卷边柱开展了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解释了N90截面多卷边柱发生畸变屈曲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拟合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PMM屈服面,对现有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精确性作出评价,并为本文中构件的塑性铰自定义提供参数。在对已有弹性畸变屈曲分析方法和畸变屈曲承载力计算方法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生产的N90截面多卷边柱,本文分别开展了15根拉伸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1根轴心轴压和14根偏心受压N90截面多卷边柱承载力试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转角区钢材的冷加工硬化效应十分显著,其材料力学性能曲线没有屈服平台,且极限应力比平板区材料高出约35%。通过N90截面多卷边柱承载力试验,获得了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各试件的破坏现象、荷载-位移曲线、荷载-转角曲线和极限承载力。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偏心方向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很大,当加载点靠近腹板而远离翼缘时,试件发生局部屈曲破坏,否则发生畸变屈曲破坏;偏心方向及偏心距离对试件的承载力均有较大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N90截而多卷边试件的试验受力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特别地,针对三种初始几何缺陷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三种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其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选择合理的初始几何缺陷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前五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几何缺陷模型,不论极限承载力还是破坏形式,有限元分析结果均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这种初始几何缺陷模型对本文中的试件较适用;本文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N90截面多卷边柱的受力状态。最后,利用本文的有限元模型,通过Matlab调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了343根不同偏心加载方式试件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拟合出了本文试验中试件的PMM屈服面模型,与基于AISI和DSM的理论PMM屈服面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PMM屈服面的高等分析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北美规范(AISI S100-12)中针对压弯构建提出的线性组合公式对本文中研究的N90截面多卷边柱而言,具有一定的适用型,但计算结果太过保守,需要进行修正,建议采用非线性组合形式;对于本文中研究的单轴对称截面构件,当受到非对称轴方向的弯矩时,直接强度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值吻合性较差,且偏不安全,建议对直接强度法中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对基于有限元分析的PMM屈服面进行处理,得到不同相位角平面内的八条P-M1-M2曲线,可以在结构分析软件中实现对本文中N90截面多卷边柱塑性铰的自定义。
【关键词】:多卷边柱 N90截面 畸变屈曲 直接强度法 初始几何缺陷 PMM屈服面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前言11-14
  • 1.1.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发展与应用11-13
  • 1.1.2 冷弯薄壁型钢货架结构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畸变屈曲研究现状14-17
  • 1.2.2 直接强度法研究现状17-18
  • 1.2.3 冷弯薄壁型钢货架立柱的研究现状18-19
  • 1.3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1
  • 第二章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畸变屈曲承载力计算方法21-31
  • 2.1 概述21
  • 2.2 弹性畸变屈曲分析方法21-27
  • 2.2.1 Lau和Hancock模型21-23
  • 2.2.2 有限条法23-27
  • 2.3 畸变屈曲承载力计算方法27-29
  • 2.3.1 欧洲规范28
  • 2.3.2 北美规范28-29
  • 2.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29-31
  • 第三章 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柱畸变屈曲性能试验研究31-71
  • 3.1 概述31
  • 3.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31-36
  • 3.2.1 平板区试件拉伸试验31-33
  • 3.2.2 转角区试件拉伸试验33-36
  • 3.3 N90截面多卷边柱承载力试验36-69
  • 3.3.1 试件设计36-38
  • 3.3.2 试件加工制作38-45
  • 3.3.3 初始几何缺陷测量45-47
  • 3.3.4 试验装置与仪表布置47-50
  • 3.3.5 试验步骤50
  • 3.3.6 试验现象50-56
  • 3.3.7 试验结果分析56-69
  • 3.4 本章小结69-71
  • 第四章 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柱畸变屈曲性能有限元分析71-90
  • 4.1 有限元软件ABAQUS71
  • 4.2 多卷边柱有限元模型建立71-74
  • 4.3 初始几何缺陷模型74-80
  • 4.3.1 三种初始几何缺陷模型74-75
  • 4.3.2 模型3的建立75-78
  • 4.3.3 三种模型分析结果对比分析78-80
  • 4.4 有限元模型初步分析结果80-82
  • 4.5 试验构件有限元结果分析82-89
  • 4.5.1 破坏形态82-84
  • 4.5.2 荷载-轴向压缩位移曲线84-86
  • 4.5.3 荷载-转角曲线86-88
  • 4.5.4 极限承载力88-89
  • 4.6 本章小结89-90
  • 第五章 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柱PMM屈服面90-104
  • 5.1 概述90
  • 5.2 关于PMM屈服面的一些定义90-91
  • 5.3 PMM屈服面计算方法91-97
  • 5.3.1 基于AISI和DSM的PMM屈服面91-96
  • 5.3.2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PMM屈服面96-97
  • 5.4 两种PMM屈服面对比分析97-101
  • 5.4.1 整体模型对比97-98
  • 5.4.2 同相位角承载力曲线对比98-101
  • 5.5 PMM屈服面的高等分析应用101-102
  • 5.6 本章小结102-10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4-106
  • 6.1 结论104-105
  • 6.2 展望105-106
  • 附录106-118
  • 参考文献118-123
  • 作者读研期间的论文123-125
  • 致谢1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惠光,张跃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技术规程》编制背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7期

2 殷惠光,张跃峰;冷弯薄壁型钢建筑体系的墙架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12期

3 管昌生;赵祥礼;代庆生;;Z形冷弯薄壁型钢连续墙梁的计算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4 肖启仁;樊江;;中国和北美冷弯薄壁型钢有效宽度计算方法对比[J];四川建筑;2007年03期

5 曲鹏远;刘永娟;孙长江;王志刚;姜海燕;;冷弯薄壁型钢的应用与研究现况[J];科技风;2008年11期

6 曲鹏远;刘永娟;孙长江;王志刚;姜海燕;;冷弯薄壁型钢的应用与研究现况[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8年12期

7 苗二萍;张景旺;刘小峰;;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计算公式折减系数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田国平;南晶晶;吕金宝;;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及活动房屋底盘的设计[J];钢结构;2008年09期

9 惠颖;余巧萍;;我国规范用于计算其他强度冷弯薄壁型钢梁的适用性[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10 袁卫宁;常伟;李坤;;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柱畸变屈曲研究[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坤;李元齐;沈祖炎;;高强冷弯薄壁型钢研究现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武胜;张厚;王伟;;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力学性能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丽娜;田国平;;冷弯薄壁型钢活动房屋中的底盘的设计[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郭耀杰;翟伟;涂崇巍;;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拉铆钉连接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伟;何保康;蒋路;;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弹性畸变屈曲分析综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飞;李元齐;沈祖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史纪生;常立辉;陈雪庭;;二汽工业厂房结构冷弯薄壁型钢应用经验与回顾[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薛发;刘定荣;;再谈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文可;廖芳芳;何保康;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帽型截面两跨连续檩条试验研究与直接强度设计法[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秦雅菲;张其林;;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墙柱体系设计方法及数值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西贝;彩钢超轻钢结构建造未来集成住宅[N];中华建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智光;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广阅;低层建筑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雅菲;冷弯薄壁型钢低层住宅墙柱体系轴压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蒋路;卷边槽形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柱畸变屈曲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海明;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稳定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冷弯薄壁型钢三肢半开口拼合柱轴向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方涛;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抱合箱形截面柱轴向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刘沛松;冷弯薄壁型钢三肢开口T形拼合柱轴向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高红伟;多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风致响应分析与抗风对策[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杰文;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构件的屈曲模态研究及其在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6 曹树胜;异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7 黄壮;风吸力下蒙皮支撑Z形檩条临界荷载简化计算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罗鑫;冷弯薄壁型钢双肢闭合截面拼合立柱受压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王旭东;冷弯薄壁型钢六肢拼合截面立柱受压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左小雨;冷弯薄壁型钢三肢闭合箱形拼合柱受压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1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