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柱状节理类岩石材料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充填柱状节理类岩石材料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试验研究 贯通节理 石膏充填物 相似材料
【摘要】:考虑不同高径比及充填节理特征等对岩石强度变形特性等的影响,在实验室中进行相似材料的模型试验研究。分别对完整试件,"十"节理试件和"井"节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和剪切试验,得到如下结论:(1)在压缩和剪切试验中,3组试件都表现出X状共轭斜面和单斜面剪切破坏,其破坏迹线总趋势相似;(2)完整试件受尺寸效应影响明显,节理试件受结构弱化影响显著,并且受充填物影响,节理密度与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突出;(3)在2种节理试件中,弹性模量E和黏聚力c无明显变化,但内摩擦角受充填节理的影响较明显。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试验研究 贯通节理 石膏充填物 相似材料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73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34006)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不是均质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滑动面、裂纹、节理、软弱面、夹层以及断层等组成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不连续复合结构体。这种由结构面纵横切割而具有一定结构的多裂隙体是岩体与一般介质的重大区别,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及其性质(几何尺寸、密度、充填材料等)[1]对岩体的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2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平面应力条件下闭合断续节理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9年04期
3 刘爱华;罗荣武;黎鸿;张艺晋;;人工非贯通节理试样力学强度特征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刘宝琛,张家生,杜奇中,涂继飞;岩石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5 车法星,黎立云,刘大安;类岩材料多裂纹体断裂破坏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6 刘爱华,李夕兵;岩体弱面延展性的概率估算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中华,朱珍德,花剑岚,张爱军,房震;灰岩强度特性的试验分析与数学模拟[J];地下空间;2001年04期
2 刘铁雄;彭振斌;韩金田;;灰岩岩性模拟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强度参数经验确定方法及工程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陈沅江;谢本贤;曹平;史秀志;;软岩流变的尺寸效应[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袁致涛;刘磊;严洋;韩跃新;;高压辊磨机粉碎贫赤铁矿产品粒度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俊达,马少鹏,刘善军,金观昌;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10 杨小彬;丁元伟;秦跃平;宋宜猛;郑元锟;;煤岩非线性损伤试验及理论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立云;车法星;刘大安;;复合型多裂纹体初始断裂破坏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唐昊;朱哲明;李碧勇;王蒙;周志荣;;共线裂纹在压缩载荷下破坏准则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颜志丰;琚宜文;侯泉林;唐书恒;;基于煤层压裂模拟的水饱和煤样单轴力学试验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邓广哲;王军;王华牢;;裂隙岩钻爆法施工竖井动力响应模拟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5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卫忠;朱维申;;压缩状态下裂纹扩展的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学华;黄明利;;水平构造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作用的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鹏;王仁坤;周维垣;;含三维预置裂纹缺陷岩体三维破坏试验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田荣;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喻长智;岩石爆破混沌模型与条形药包爆破应力波衰减规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10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孟玉双;基于剪切波速的邯郸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划与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庆伟;岩体力学在煤体变形中的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蒲成志;单轴压缩下类岩体裂隙材料断裂破坏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杜晶;不同长径比下岩石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雍敏;裂隙岩体破坏机制非连续变形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存英,陈楻,殷有泉,张宏;具有割缝的大理岩试件破坏过程的有限元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2 赵豫生,陈楻,王仁;岩石裂纹附近的变形局部化与破坏——激光全息干涉法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3 王仁,赵豫生,陈楻,阎红;大理岩试件中裂缝的逆向共轭剪破裂[J];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4 王建华,宋锦良,冯德益,蒋淳;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的光弹性研究[J];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5 张之立,方兴;断裂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的力学分析及应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11期
6 刘东燕,,朱可善;岩石压剪断裂的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谢和平,朱哲明,范天佑;脆性岩石断裂破坏机理的边界配位法分析[J];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8 杨更社;;岩体节理面的分形与分维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范景伟,何江达;含定向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10 刘大安,黎立云,马孝春;岩石Ⅱ型裂纹初裂及后继破坏机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动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树忱;冯现大;李术才;李利平;李国莹;;新型固流耦合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吴刚;何国梁;张磊;邱一平;;大理岩循环冻融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4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李勇;郭小红;;新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5 杨林德;闫小波;刘成学;;软岩渗透性、应变及层理关系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范庆忠;李术才;高延法;;软岩三轴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7 刘亚洲;徐进;吴平;何伟;;攀枝花尖山矿区细中粒辉长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矿测试;2009年05期
8 陈卫忠;刘豆豆;杨建平;谭贤君;王崇革;;大理岩卸围压幂函数型Mohr强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9 温彦锋;汪小刚;周晓光;;岩土工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08年21期
10 姚改焕;宋战平;余贤斌;;石灰岩声发射特性的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敬;朱维申;陈祖煜;卓家寿;张清;;第八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学术论文简介[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5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8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康维海;我国攻关固体钾矿开采关键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秦锦丽;黏土里面有“黄金”[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熊树文 朱万金 钮素敏;云南磷化集团重造秀美矿山[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记者 赵应繁 通讯员 刘永生;湖北:V8电法系统助危机矿山找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中国地质科学院首任尾矿利用技术中心主任 李章大 周秋兰;应综合利用金红石尾矿资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孙宇浩邋段金平;为了北京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杜鹃;四个说法诠释防抗震新理论[N];广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江涛;基于细观力学的脆性岩石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陈晓清;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机理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沈扬;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原状软粘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7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和法国;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春金;裂纹扩展及合理布锚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宁;锚杆对三维裂隙岩体加固止裂效应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蔡记华;暂堵型钻井液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4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5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6 俞峰;低围压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管后春;单个粗糙裂隙中水流与溶质运移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1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2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