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空间总体布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空间总体布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宜居城市 绿色宜居森林城 空间总体布局 长春市
【摘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处在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的建设与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而城市作为高密度人居区域,人口的增长更加放大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雾霾天气、异常的气候变化、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在空间上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给予了更大的压力,这需要在空间上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审视,提升城市的宜居性是城市的重要诉求。长春市的生态环境拥有优势,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基础,构建绿色城市发展路径是长春市的必然选择,宜居城市的构建更是长春市的城市理想,绿色宜居空间的布局优化对于长春市来说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手段。本论文通过对长春市区域内生态系统本底进行数据研究和分析,对主城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演变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长春市在生态安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对区域生态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重点。最后研究并梳理长春市主城区绿地系统的分布与结构,针对性的提出绿地系统优化布方案,形成营造绿色宜居森林城的路径,力求长春市绿色宜居空间能够合理有序的发展,实现适宜人居的森林城市这一目标。论文从区域、都市区、主城区三个空间层次提出了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市空间布局对策,并提出了构建城市区域生态功能区、楔形绿地生态廊道、优化生态系统连接、建设微绿地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手段,对促进长春市绿色宜居空间发展研究中相关学科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适应长春城市特点的绿色宜居空间生态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宜居城市 绿色宜居森林城 空间总体布局 长春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的目的13
- 1.2.2 研究的意义13-14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内容14-16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研究内容15-16
- 1.4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绿色宜居空间的研究和发展概述17-23
- 2.1 课题相关概念解释17-18
- 2.1.1 宜居城市17
- 2.1.2 绿色宜居森林城17
- 2.1.3 城市绿地系统17-18
- 2.2 绿色宜居空间的构成与层次18
- 2.2.1 绿色宜居空间要素构成18
- 2.2.2 绿色宜居空间层次18
- 2.3 绿色宜居空间的研究概述18-19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2.3.2 生态城市理论19
- 2.3.3 人居环境理论19
- 2.4 国内外宜居城市空间研究现状19-22
- 2.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9-21
- 2.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长春市绿色宜居生态空间发展与现状23-37
- 3.1 长春市生态系统发展现状研究23-28
- 3.1.1 区域敏感因子研究23-26
- 3.1.2 都市区生态绿地空间研究26
- 3.1.3 主城区生态系统现状26-28
- 3.2 长春市绿地系统历史演变28-30
- 3.2.1 伪满洲国“新京”时期28-29
- 3.2.2 建国初期29-30
- 3.2.3 改革开放至二十一世纪初30
- 3.3 长春市绿地系统现状研究30-35
- 3.3.1 绿地系统空间分布30-31
- 3.3.2 绿地系统分类评析31-35
- 3.4 长春市绿色宜居空间生态系统的现状反思35-36
- 3.4.1 现状绿色宜居空间缺陷35
- 3.4.2 绿色宜居空间发展阻碍35-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长春市绿色宜居空间总体布局对策37-59
- 4.1 区域发展布局对策37-46
- 4.1.1 总体生态格局构建对策37-38
- 4.1.2 核心生态空间布局对策38-43
- 4.1.3 核心生态空间建设对策43-46
- 4.2 都市区空间总体发展布局对策46-49
- 4.2.1 都市区生态空间结构46-47
- 4.2.2 都市区生态空间总体布局对策47-49
- 4.3 主城区空间总体发展布局对策49-56
- 4.3.1 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49
- 4.3.2 主城区绿地系统空间布局对策49-54
- 4.3.3 主城区绿地系统建设对策54-56
- 4.4 空间发展构建实现对策56-58
- 4.4.1 土地供应56-57
- 4.4.2 资金来源57
- 4.4.3 管制办法57
- 4.4.4 建设与监管57-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胜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J];科技视界;2012年31期
2 刘虹,余厚新,张凤展;天津港总体布局规划修编[J];港工技术;2001年S1期
3 任磊;陈晓恬;;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历届奥运场馆总体布局[J];城市建筑;2008年11期
4 南;深圳港总体布局规划通过评审[J];珠江水运;1998年03期
5 李川;深圳港正式实施至2020年的总体布局规划[J];珠江水运;1998年10期
6 温善章;黄河下游淤筑相对地下河的总体布局[J];人民黄河;1996年04期
7 刘连玉,姜道国;西电东送与西部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及总体布局[J];水力发电;2002年07期
8 陈晓恬;任磊;;百年奥运场馆构成与总体布局的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1期
9 王绍增;;主编心语[J];中国园林;2012年12期
10 朱明智;王美聪;陈晓娟;吴文凯;陈刚;;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敬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范式演进[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2 李殿仁;;坚定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3 辛向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4 刘望道;;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大建设”到“五位一体”[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健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蒋士逵;陆云;;努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构建美丽校园[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7 ;序[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俊娥;高红志;;安定有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刘志军;;序[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10 刘红霞;;和谐社会中图书馆的作用[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蒋斌 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思想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2 陆传照邋南通市委党校教授;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N];南通日报;2007年
3 宁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周晓军;在把握总体布局中建设和谐宁夏[N];宁夏日报;2007年
4 省社科院中心组;正确把握四川总体布局的发展趋势[N];四川日报;2007年
5 宋梅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N];吉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炳山邋翟慎良 廖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N];新华日报;2007年
7 延安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教授 张学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N];延安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N];人民日报;2012年
9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法所政治学研究室主任 阿如娜;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10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温宪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新视野[N];南方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露萍;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与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刘岱天;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空间总体布局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3 孙丽丽;“四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及意义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天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贾秀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推进路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冯艳;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淑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在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连家树;中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许婷婷;某机车制造基地总体布局评价与优化[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10 姜贝;圆明园规划布局及其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4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