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增量动力分析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7-17 02:01

  本文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强度参数 谱形 标量型 向量型


【摘要】:增量动力分析是目前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增量动力分析结果通过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工程需求参数关系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是影响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评估结果的关键因素。从地震动强度参数的性质出发,在总结近年来标量型和向量型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基于反应谱谱形的地震动强度参数在有效性方面具有优势,仍为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流方向。向量型地震动强度参数可提供更多信息,充分性、有效性优于标量型地震动强度参数,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多向地震动输入的地震动强度参数更能符合工程需求,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强度参数 谱形 标量型 向量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22803)
【分类号】:TU311.3
【正文快照】: 1引言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被称作动力推覆分析,是目前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已被美国联邦紧急救援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所采用,作为分析钢框架结构整体抗倒塌能力的方法[1]。增量动力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成;徐腾飞;李英民;杨溥;;应用弹塑性反应谱对IDA方法的改进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2 杨成;潘毅;赵世春;李彤梅;李英民;;烈度指标函数对IDA曲线离散性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3 周颖;苏宁粉;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2期

4 LU Xiao;YE LiePing;LU XinZheng;LI MengKe;MA XiaoWei;;An improve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年06期

5 周颖;吕西林;卜一;;增量动力分析法在高层混合结构性能评估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杨琼;魏明宇;李英民;;增量动力分析中的地震作用特征差异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黄诗贤;叶献国;;巨型框架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抗震性能评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基于单地震动记录IDA方法的结构倒塌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4 陆新征;施炜;张万开;叶列平;马玉虎;;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5 李宁;翟长海;谢礼立;;单向偏心结构的简化增量动力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6 吕西林;苏宁粉;周颖;;复杂高层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5期

7 徐龙河;单旭;李忠献;;强震下钢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及优化设计[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8 Alireza Azarbakht;Mahdi Sadeghi;Mehdi Mousavi;;Ground motion record simulation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by consideration of spectral acceleration autocorrelation patter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4年02期

9 缪志伟;宋前恩;裘赵云;;强震作用下附设粘滞阻尼器RC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与抗倒塌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7期

10 杨成;康军立;张斌;李英民;;滞回模型修正和地震动特征对IDA的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成;康军立;杜乔;李英民;;滞回模型修正和地震动特征对IDA的影响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2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吴巧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泽玉;基于特征参量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杨成;结构动力分析在基于性能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芦燕;大跨度拱型刚架结构倒塌破坏机理及其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陈波;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选择和调整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于晓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锡成;地震作用下木结构古建筑的动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范振华;地震作用下超高墩刚构桥倒塌破坏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齐春玲;大跨度悬臂桁架结构的强震失效机理及抗震性能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派;中小学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卞荣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增量动力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晓;巨型钢框撑—组合钢板剪力墙筒体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6 龙杨洋;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陈欣;基于IDA方法的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龙小燕;Pushover方法改进加载模式及加载方式的讨论[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燕;桥墩—桩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闫金鑫;钢筋混凝土梁桥抗震性能评估及易损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爽,欧进萍;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2 李建中,宋晓东,范立础;桥梁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3 白绍良;李刚强;李英民;韦锋;;从R-μ-T关系研究成果看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措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4 韩建平;吕西林;李慧;;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及对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5 杨成;徐腾飞;李英民;杨溥;;应用弹塑性反应谱对IDA方法的改进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6 周颖;吕西林;卢文胜;陈林之;黄志华;;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7 彭成明;;增量动力分析中的恢复力模型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6期

8 杨成;李英民;熊振勇;;振型耦合的适应性水平荷载模式对结构POA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9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10 杨成;潘毅;赵世春;李彤梅;李英民;;烈度指标函数对IDA曲线离散性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安,张鸿儒;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于海英,于双久;工程爆破场地地震动强度预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3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结构抗震分析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4 陈力波;郑凯锋;栗怀广;张建经;;概率性地震需求分析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比较与选择[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5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李梦珂;;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改进地震动强度指标[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2期

6 姚霄雯;蒋建群;;地震动强度指标与高拱坝响应的相关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2期

7 李英民,赖明,白绍良;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8 周颖;苏宁粉;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2期

9 符蓉;;基于谱加速度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比较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3期

10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徐鸿彪;;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探讨[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吕大刚;于晓辉;储雁涵;;地震动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3 苏宁粉;周颖;吕西林;;增量动力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4 刘希强;蔡寅;周彦文;石玉燕;赵银刚;苗庆杰;;山东省地震动强度(烈度)实时速报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6 顾镇媛;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地震动强度指标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规律性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范建朋;王炳乾;林皋;;爆破地震动强度估计[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啸;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陈力波;汶川地区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孝波;基于谱元法的玉田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伟;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砖石古塔响应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2 潘健明;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美玲;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相关参数确定[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4 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程翔;基于GIS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钟顺美;地震动强度指标与RC框架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1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51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