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
本文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
更多相关文章: 饮用水源 重金属 镉 强化混凝 水合二氧化锰 结构表征 形貌
【摘要】: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H、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水合氧化锰混凝除镉效能的影响;采用XRD、XPS技术并结合投射电镜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物相晶型、表面组成及水中形态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脉动检测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微观的絮体结构与形态观测同宏观的混凝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可能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为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对溶解态隔和吸附态镉均表现了优异去除能力,其去除金属镉的机理可能是依靠专属吸附、静电吸附以及网捕卷扫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合二氧化锰能够很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镉,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环境工程系;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北京欧泰克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饮用水源 重金属 镉 强化混凝 水合二氧化锰 结构表征 形貌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0818)~~
【分类号】:TU991.2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我国某些地区饮用水源时常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由于采矿、选矿工业废水的非法超标排放,屡有镉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事件发生,如2005年年末广东北江流域的镉污染,镉超标近10倍;2012年年初广西龙江河段发生镉浓度超标80倍的事故,均导致几十万市民饮用水受到影响,直接危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威;李星;杨艳玲;李圭白;;水合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混凝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5期
2 高中方;周克梅;陈志平;陈卫;林涛;王旭;;镉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1期
3 梁慧锋,刘占牛,马子川;新生态二氧化锰悬浊液的制备及对三价砷氧化吸附机理的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梁咏梅,刘伟,马军;pH和腐殖酸对高铁酸盐去除水中铅、镉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梁慧锋;;δ-MnO_2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d~(2+)的吸附[J];化工环保;2007年03期
6 庞治娟;周迟骏;;纳米SiO_2/SDBS复合强化超滤处理含镉废水的影响因素[J];化工进展;2009年08期
7 张延霖;张秋云;王婷;;改性淀粉在低浓度含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J];化工学报;2009年02期
8 杨威;;无定型水合氧化锰应用于原水混凝处理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9 何孟常,季海冰,赵承易;锑(Ⅲ)在合成性δ态-MnO_2表面的氧化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锐平,杨艳玲,李圭白,何文杰,韩宏大;腐殖酸在水合二氧化锰表面的吸附行为[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婕;苏云;张勇;;欧盟城市饮用水供应链风险管理与评价及其借鉴[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2 王建伟;孙力平;员建;池勇志;袁忠伟;路远;贾仁勇;;腐殖酸钠对钙、镁离子吸附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3 杨艳玲;李星;杨威;贾锋;赵富旺;;铁锰复合氧化物混凝除微污染效能与机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4 李星;赵亮;杨艳玲;;锰铜复合除藻剂灭活铜绿微囊藻效能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杨艳玲;李星;杨威;贾锋;赵富旺;;水合氧化锰混凝效能与机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杨威;;复合还原剂制备的胶态水合二氧化锰的混凝除污机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7期
7 齐鲁;梁恒;王毅;李圭白;;PPC预氧化处理珠江水系受污染水的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9期
8 何文杰;李荣光;韩宏大;吴维;张甜甜;谭浩强;;饮用水中镉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7期
9 张姝;王树林;李生娟;;Fe_3O_4/MnO_2磁性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5期
10 郭永福;晏乃强;;δ-MnO_2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国仁;尚小琴;刘汝锋;胡晶;李淑妍;;淀粉GM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2 江莉;余健飞;方达经;林安;甘复兴;;淡水中有机物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彤;杜兆林;贺玉强;王鹏;;水体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方略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钱骁;刘瑞志;李捷;雷坤;富国;朱丽娜;;水体镉污染成因、应急处置及潜在风险评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川;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提取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韩晓刚;城市水源水质风险评价及应急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颖;AOPs氧化处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4 李晓波;混凝微滤工艺处理高砷水源水和低放废水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立珠;新生态二氧化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梁涛;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在给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杨磊;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生成规律及其前质去除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荣光;饮用水应急处理技术集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凌曦;固—液界面吸附中的吸附剂浓度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陶亚;复杂条件下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模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丹;变形假单胞菌吸附镉的机制及其吸附条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敏;软锰矿氧化吸附酸性废水中As(Ⅲ)和As(Ⅴ)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杨磊三;水合二氧化锰除镉(Ⅱ)效能及机理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高梅;新生态MnO_2絮体粒度分布特征及强化混凝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学卿;饮用水源取水口突发性污染的吸附消减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6 牟晓英;纳米二氧化钛在水中的特性及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盼盼;微絮凝阶段絮体颗粒形态特征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吴永强;饮用水水源突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越;典型二价重金属污染水源水的供水应急控制处理方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六一;纳米介孔SO_4~(2-)/ZrO_2吸附As(Ⅴ)和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慧锋,马子川,张杰,魏雨;新生态MnO_2对水中As(Ⅴ)的吸附作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2 马军,刘伟,盛力,李圭白;腐殖酸对高铁酸钾预氧化除藻效果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9期
3 马子川,张素坤;新生态MnO_2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2期
4 马军,石颖,刘伟,李圭白;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除藻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5期
5 杨洁,顾海红,赵浩,徐炎华;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年06期
6 朱令之,韩恩山,张正斌,,赵立田;铜离子在δMnO_2上多级交换反应过程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7 马子川,谢亚勃,张雪荣;二氧化锰分析方法的改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刘瑞霞,汤鸿霄;不同染料化合物在天然锰矿界面的脱色特性[J];环境化学;2000年04期
9 刘锐平,杨艳玲,夏圣骥,何文杰,韩宏大,李圭白;水合二氧化锰界面特性及其除污染效能[J];环境化学;2005年03期
10 欧阳通;稀土材料氢氧化铈吸附水中亚砷酸与砷酸阴离子的特性效果[J];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挺进;张丽;刘超斌;刘伟;梁咏梅;;高锰酸钾-水合二氧化锰联用强化混凝微污染原水[J];供水技术;2010年01期
2 张锦,李圭白,马军;高锰酸钾复剂对给水处理中混凝的强化效应[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年03期
3 刘帅霞,汪蕊;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冬季黄河水生产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4 陈伟玲;李明玉;任刚;林达红;袁永钦;申石泉;;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镉(Ⅱ)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8年11期
5 龙国庆;梁咏梅;叶挺进;张再利;刘超斌;;复合混凝剂的强化混凝效果及絮体分形结构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9期
6 邓忠良,朱云,肖锦;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J];工业水处理;2002年08期
7 刘成;高乃云;陈卫;;混凝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3期
8 巢猛;胡小芳;;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镍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4期
9 叶立群;强化混凝技术在去除给水原水中腐植酸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2期
10 许国仁,李圭白;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的强化混凝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保国;于竹青;李相国;金磊;;不同化合态重金属Cr对水泥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龚云峰;吴春华;丁桓如;;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3 江家登;高乃云;;藻类对常规工艺的影响及强化混凝技术高效处理高藻水[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兴佐;;东山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对策研究[A];饮水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张晋华;童杨;王超;;给水中的强化混凝除藻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白芝兰;赵乐军;;高效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综述[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卫红;杨常亮;孙s钍
本文编号:554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5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