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效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植生混凝土 骨料 植物 进水浓度 水质净化效果 作用机理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别考察了骨料、植物及进水浓度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水质净化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通过试验分析了沸石、钢渣、砾石三种骨料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进水氨氮、总磷、COD_(cr)浓度分别保持为5.0mg/L、1.0mg/L、60.0mg/L,动态试验条件下沸石植生混凝土对氨氮和COD_(cr)的去除效果最佳,30d时去除率为75.8%、60%,而钢渣植生混凝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由于沸石和砾石植生混凝土,30d时去除率为81%。不同植物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种植百喜草的植生混凝土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优于狗牙根和白三叶植生混凝土,而种植狗牙根的植生混凝土对COD_(cr)的去除效果优于百喜草和白三叶植生混凝土,进水氨氮、总磷、COD_(cr)分别保持为5.0mg/L、1.0mg/L、60.0mg/L,动态试验条件下百喜草植生混凝土30d时氨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75.68%、77.08%,狗牙根植生混凝土对COD_(cr)的去除率为68.3%。植物是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植生混凝土与未种植植物的植生混凝土砌块水质净化效果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促进作用各异。进水浓度与植生混凝土的水质净化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氨氮、总磷去除率随着进水浓度的上升而下降,而COD_(cr)去除率随着进水浓度的上升而提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种类和丰度,且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关联性,植生混凝土内部氨氧化细菌、除磷菌、菌群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分别对氨氮、总磷、COD_(cr)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沸石、钢渣、砾石植生混凝土内部氨氧化细菌占细菌数量的比例分别为0.64%、0.28%、0.31%,沸石植生混凝土明显高于钢渣和砾石植生混凝土,其氨氮去除效果也高于后两者;钢渣植生混凝土内部检出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比例分别为0.01%、1.77%,而沸石、砾石植生混凝土内部仅检出少量假单胞菌属,比例分别为0.30%、0.15%,钢渣植生混凝土总磷去除效果高于另两者;沸石植生混凝土的OTU、ace、chao、shannon指数分别为1345、1652、1650、6.04,均高于钢渣、砾石植生混凝土,其COD_(cr)去除效果优于后两者。
【关键词】:植生混凝土 骨料 植物 进水浓度 水质净化效果 作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TU52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引言12
- 1.2 植生混凝土护砌材料开发研究现状12-17
- 1.2.1 植生混凝土概念的产生及其特点12-13
- 1.2.2 植生混凝土护砌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3 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现状17
- 1.3 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现状17-18
- 1.4 本课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技术路线及意义18-21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8
- 1.4.2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18-19
- 1.4.3 研究意义19-21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1-31
- 2.1 植生混凝土的制作成型21-22
- 2.2 试验用水22-23
- 2.3 试验方法与试验装置23-24
- 2.3.1 静态试验23
- 2.3.2 动态试验23-24
- 2.4 试验方案24-25
- 2.5 分析方法25-29
- 2.5.1 水常规分析指标25
- 2.5.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25-29
- 2.6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分析与讨论31-43
- 3.1 骨料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31-34
- 3.1.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1-32
- 3.1.2 总磷去除效果分析32-34
- 3.1.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4
- 3.2 植物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34-37
- 3.2.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4-35
- 3.2.2 总磷去除效果分析35-36
- 3.2.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6
- 3.2.4 植物在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体系中的作用36-37
- 3.3 进水浓度对植生混凝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37-41
- 3.3.1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37-38
- 3.3.2 总磷去除效果分析38-39
- 3.3.3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39-41
- 3.4 小结41-43
- 第四章 植生混凝土微生物多样性及水质净化机理研究43-53
- 4.1 序列优化统计43-44
- 4.1.1 细菌序列优化统计43
- 4.1.2 古菌序列优化统计43-44
- 4.2 稀释性曲线44-45
- 4.3 多样性指数分析45-47
- 4.4 细菌群落结构分类学分析47-50
- 4.4.1 细菌门水平分析47-49
- 4.4.2 细菌属水平分析49-50
- 4.5 小结50-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5.1 主要结论53
- 5.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0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久辉;水质转化的安全风险与过程控制[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2期
2 薛岩;裴元生;呼丽娟;刘军;;介质筛护岸的水质净化功能与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3 乐;;含菌污水电化学水质净化系统[J];科技信息;1986年10期
4 黎晔;湖岸沙粒对水质净化的重大贡献[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5期
5 宋起图;蚕茧作水质净化材料效果良好[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6期
6 洪蔚;;荷兰风力水质净化装置[J];广州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7 钱慧娟;用炭纤维净化河流及水池水质[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6期
8 刘淼;李宇斌;孙勇;刘阳;;辽河保护区生态水质净化经济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02期
9 徐乃衍;;机械化养鱼水质净化处理通过技术鉴定[J];环境保护;1982年05期
10 刘正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水质的评价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霞;李小平;张利权;;周丛藻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修复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边博;吴海锁;蒋永伟;;农村水库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以塘马水库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炭素纤维生态草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4 雷爱莹;彭敏;曾地刚;李咏梅;;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和净化水质的研究[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5 刘学燕;;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水质维护设计与运行效果[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6 陈汉辉;;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填料上苔藓虫演替及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田娇;;EM技术与水质净化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8 张粲;熊晓丽;张永祥;王磊;田淼;;饮水安全与水质净化[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吕武轩;;水处理工艺过程自动加药系统[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广州马涌水质净化及综合治理方案[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同军 张兆忠;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记者 王舒 通讯员 刘艳;8亿投资改扩建水质净化项目[N];包头日报;2012年
3 钟燕;东莞水质保障增添“三把锁”[N];东莞日报;2008年
4 胡元娥邋余笑 熊婕;长沙考核各县出境水水质[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记者 李琳;中和水质净化公司满负荷运转[N];莱芜日报;2006年
6 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水产养殖育苗场;CM在河豚养殖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7 敬宪智 李强;荷兰专家来我市实施天湖水质净化研究项目[N];陇东报;2010年
8 沙志鸿;活跃在非洲战火中的给水兵[N];宁夏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春虹;我省一水质净化技术被世博会采用[N];海南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陈发春;我市污水治理获殊荣[N];莱芜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怡;塘床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协同水质净化效果及生态调控机制[D];东华大学;2016年
2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广宇;再生水消毒及输配的水质风险评价及管理[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昊;太湖上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解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亚艳;河道治理中湿地型生态岛植物适应性与水质净化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海英;水生植物提高富营养化水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晓静;峡山水库上游入库河流水质净化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步丹;南沙滨海泳场水环境特征及供水源水质提升初步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查方来;水质对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净化水质联合工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攀;伏牛溪潭链系统原位水质净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杜姗;人工水草在半咸水水域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潘丽娟;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南京市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王晶彤;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生植物分布特征与沉水植物水质改善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4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