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龙卷风作用方位对结构的荷载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0:25

  本文关键词:龙卷风作用方位对结构的荷载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龙卷风 CFD数值模拟 作用方位 风压系数 风载体形系数 屋面分区


【摘要】:不同于常规风,龙卷风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小尺度系统,其破坏力极强。由于龙卷风发生的概率较低,目前在我国,一般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尚未包含抗龙卷风的设计要求。但对损坏后果特别严重的设施(如核电站)进行设计时,则必须考虑龙卷风的影响,以保证其有足够的抵抗力。龙卷风风场中风速与风压分布极不均匀,存在着很大的速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因此结构相对风场的方位对其所受的龙卷风荷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结构表面风压与其所处风场位置以及受龙卷风不同作用方位角的关系。考虑龙卷风荷载的这两种影响因素,对研究结构所承受的最不利工况是十分必要的,也为重大工程结构的抗龙卷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龙卷风的数值模型,并尝试建立起一种开放式龙卷风试验装置。结果显示,数值模拟风场的切向速度与兰金涡流模型吻合地很好,而测得的试验风场的风速分布在涡核内与数值模拟结果及实际龙卷风观测值有一定差别,涡核外结果则接近一致,说明了龙卷风的试验工作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数值龙卷风控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涡流比的增加,风场最大切向速度逐渐减小,对应的核心半径则逐渐增大。同一个涡流比下,核心半径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符合龙卷风漏斗型的分布,反映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此外,较低的雷诺数则难以形成很好的涡旋结构。基于龙卷风数值模型,探讨了龙卷风风场作用方位变化对两种屋面坡度(0°、300)结构表面风荷载的影响。首先,将结构以不同的方位角置于风场不同的径向位置处,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结构表面风压的分布特征以及表面最不利风压和平均风压随方位变化的规律,得到了结构的最不利工况。其次,阐述了坡度变化对结构表面风荷载的影响,表明坡度的存在使得屋面的风压分布变得更不均匀,而四周立面的风压分布趋势变化不大。最后,对比了两种屋面的最不利风压和平均风压的差值。基于各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探究了考虑方位效应的两种结构的屋面龙卷风风载体型系数的分区方法。在屋面的纵横中心线上布置监测点,总体上把握风压分布的趋势。依据相关分区原则以及屋面风压的较大波动点确定分区划分的尺寸,通过计算得到了四种方位角下各分区的风载体型系数表。并根据对称性,给出各方位角下屋面的分区体型系数。结果显示同尺度的双坡屋面的分区体型系数在数值上要比平屋面大。最后,根据龙卷风移动路径的不确定性,综合各方位角的取值情况,给出了两种屋面的分区体型系数的建议值,可为工程设计的简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卷风 CFD数值模拟 作用方位 风压系数 风载体形系数 屋面分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龙卷风荷载研究现状12-18
  • 1.2.1 现场实测研究12-13
  • 1.2.2 理论分析研究13-14
  • 1.2.3 试验模拟研究14-16
  • 1.2.4 数值模拟研究16-18
  • 1.3 课题研究现状18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8-19
  • 参考文献19-22
  • 第二章 龙卷风风场模型22-46
  • 2.1 引言22
  • 2.2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22-26
  • 2.2.1 控制方程22-24
  • 2.2.2 湍流模型24-26
  • 2.2.3 控制方程的离散与求解26
  • 2.3 数值模型建立26-29
  • 2.3.1 结构建模26-27
  • 2.3.2 网格划分27-29
  • 2.3.3 边界条件设置29
  • 2.4 龙卷风数值风场分析29-31
  • 2.4.1 龙卷风Rankine涡模型29-30
  • 2.4.2 数值风场的风速分布特性30-31
  • 2.4.3 数值风场的风压分布特性31
  • 2.5 龙卷风数值风场的试验验证31-35
  • 2.5.1 龙卷风装置设计32-33
  • 2.5.2 送风管小孔送风风速影响33
  • 2.5.3 送风管小孔送风角度影响33-34
  • 2.5.4 试验风场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34-35
  • 2.6 数值龙卷风控制参数影响35-40
  • 2.6.1 涡流比36-38
  • 2.6.2 雷诺数38-40
  • 2.7 等效移动速度对龙卷风风场的影响40-42
  • 2.8 本章小结42
  • 参考文献42-46
  • 第三章 龙卷风作用方位变化对结构风荷载影响的数值研究46-68
  • 3.1 引言46
  • 3.2 结构计算模型选择与布局46-47
  • 3.3 龙卷风作用方位变化对双坡屋面结构风荷载的影响47-58
  • 3.3.1 径向位置变化对结构风荷载的影响48-53
  • 3.3.2 方位角变化对结构风荷载的影响53-58
  • 3.4 龙卷风作用方位变化对平屋面结构风荷载的影响58-63
  • 3.4.1 径向位置变化对结构风荷载的影响58-61
  • 3.4.2 方位角变化对结构风荷载的影响61-63
  • 3.5 两种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的比较63-65
  • 3.5.1 坡度的存在对风荷载分布的影响63-64
  • 3.5.2 屋面最不利风压与平均风压的差值64-65
  • 3.6 本章小结65-66
  • 参考文献66-68
  • 第四章 考虑方位效应的结构屋面龙卷风风载体型系数研究68-80
  • 4.1 引言68
  • 4.2 风压系数和风载体型系数68
  • 4.3 屋面风载体型系数分区68-77
  • 4.3.1 分区方法探讨68-73
  • 4.3.2 分区计算73-76
  • 4.3.3 分区建议值及龙卷风风压荷载计算方法76-77
  • 4.4 本章小结77
  • 参考文献77-8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5.1 本文结论80-81
  • 5.2 研究展望81-82
  • 致谢82-84
  • 作者简介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涌;顾明;;基于极值Ⅰ型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方法[J];灾害学;2010年S1期

2 洪碧光;船舶风压系数计算方法[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全涌;顾明;陈斌;;双坡低矮建筑风压系数的概率统计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4 朱伟亮;杨庆山;黄韬颖;;数值模拟引导的低矮建筑风压系数规范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董国朝;陈政清;罗建辉;牛华伟;;冷却塔混凝土粗糙度对平均风压系数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方平治;顾明;谈建国;栾桂汉;;阻塞率对表面风压系数影响的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沈继华;何艳丽;陈务军;;匝道声屏障工程平均风压系数数值风洞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8 李义科,武文斐,符永正;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公式的数值计算与拟合[J];暖通空调;1997年S1期

9 陈波;周晶;钟朋朋;杨庆山;;球形屋面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10期

10 杨洁 ,涂光备 ,易伟雄 ,Milorad Bojic;香港地区高层住宅单体建筑风压系数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玲;高甫生;;渗风计算中的风压系数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全涌;顾明;;基于极值Ⅰ型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方法[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3 全涌;顾明;;低矮建筑双坡屋盖上风压系数的概率分布[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4 吴海洋;梁枢果;邹良浩;陈寅;;不同形式站台雨篷风压特性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寿英;陈政清;;局部开孔对球冠形屋盖平均风压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陈青松;陈学锐;顾志福;;首博新馆挑檐结构的风荷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王相军;戴益民;邹思敏;;低矮房屋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及抗风优化[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杨乐天;顾志福;;旋转体构形结构的风荷载风洞模拟[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全涌;顾明;;低矮建筑几何参数对其双坡屋盖上最不利风压系数的影响[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10 齐澎波;李忠平;李会平;顾志福;杜向东;;平津战役纪念塔风洞实验[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芳芳;几类风灾易损建筑台风损伤估计与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史文海;低矮房屋与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特性实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晗;六盘山特长公路隧道自然风利用节能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小平;矩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风洞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单文姗;殿堂式中国古建筑屋面风荷载特性[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晶;基于屋面风破坏预防的航站楼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叶辉;流场作用下薄壳柱体的受力和振动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6 魏琳琳;大跨连廊钢结构风载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刘道永;龙卷风作用方位对结构的荷载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王慧;村镇建筑风压系数数值模拟及抗风措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李琦;火车站大型雨棚的风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张晓斌;雷诺数和斜风向对D形覆冰导线气动力和稳定性的影响[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7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7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