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围压下不同孔隙水压作用时岩石蠕变特性及改进西原模型
本文关键词:高围压下不同孔隙水压作用时岩石蠕变特性及改进西原模型
【摘要】:基于高围压下不同孔隙水压作用时细砂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蠕变规律。研究表明:黏弹性模量随孔隙水压增大呈线性递减关系,并根据线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分布特点,分别用线性函数和幂函数进行拟合,进而得到黏弹性模量随孔隙水压和时间变化的表达式,据此提出一个修正的广义Kelvin模型。根据不同孔隙水压下加速蠕变试验曲线特征,采用指数函数对其拟合,并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一个非线性黏性元件,得到一个能反映不同孔隙水压作用下加速蠕变特征的二元件黏塑性蠕变模型,将该模型与修正的广义Kelvin模型串联组成一个新的改进西原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利用优化分析软件1stOpt,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效果比较理想;对比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围压 高孔隙水压 岩石蠕变 改进西原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223)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岩石蠕变是岩石力学理论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蠕变是工程产生大变形乃至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1-2]。目前有关岩石蠕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刘东燕等[3]对重庆红砂岩进行了单轴直接拉伸蠕变试验,对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了改进。李栋伟等[4]对白垩纪软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凯喜;赵宝云;刘东燕;胡艳香;;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识别[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2 朱杰兵;汪斌;邬爱清;;锦屏水电站绿砂岩三轴卸荷流变试验及非线性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姜永东;鲜学福;杨春和;;巷道岩体蠕变断裂失稳区预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尹光志;张东明;何巡军;;含瓦斯煤蠕变实验及理论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李栋伟;汪仁和;范菊红;;白垩系冻结软岩非线性流变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刘东燕;赵宝云;朱可善;薛凯喜;;砂岩直接拉伸蠕变特性及Burgers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7 李亚丽;于怀昌;刘汉东;;三轴压缩下粉砂质泥岩蠕变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志前;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流变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郭艳华;郭志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李月;刘立;李玉梅;张中兴;梁伟;;地基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相关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崔可锐;侯方;;安徽芦岭—朱仙庄煤矿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5 施笋;庞建勇;龙卿吉;;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陈艳,刘宁;润扬大桥北锚变更方案的变形和应力比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徐银燕;;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破坏基本判据[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8 刘学增,熊少明,刘沛;层状地层粘弹性优化反分析与混合遗传算法[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9 赵永辉;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土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10 刘春,姜德义,黄卫东,林登发;万梁高速路典型滑坡及其治理措施[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毅;孟海利;杨年华;薛里;;爆炸加固软土地基机理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2 蔡光顺;段海峰;江昌民;董山;;综采工作面无线传输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用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盛建红;廖文景;李伟明;;高山石膏矿井下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及分析[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鹏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矿岩性质模糊聚类分析的巷道分级支护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吉南;张德琦;;陷落柱内辅运大巷膨胀地压治理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6 祝效华;汤历平;吴华;贾彦杰;石昌帅;;高频扭转冲击作用下硬地层破岩机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7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于浩;李海芳;温彦锋;徐泽平;;九甸峡堆石料三轴蠕变试验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国庆;冯夏庭;周辉;陈炳瑞;黄书岭;张传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长期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齐明山;徐正良;崔勤;宁佐利;;厦门海底隧道围岩流变特性及其特征曲线[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庆华;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寿迎;黄岛LPG地下储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爱清;周火明;胡建敏;钟作武;朱杰兵;陈汉珍;郝庆泽;;高围压岩石三轴流变试验仪研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4期
2 鲜学福,许江,王宏图;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预测[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3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刘明维;唐晓松;张黎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4 王来贵,王泳嘉,丁日熙;岩石拉伸流变失稳模型及其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3年Z1期
5 王永岩,魏佳,齐s,
本文编号:574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7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