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 电力光纤到户 全过程管理 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实施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降低业主、物业和建设方的沟通成本。随着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我国电力光纤到户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光纤到户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投资运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以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为例,分析了电力光纤到户的关键技术——以太无源光网络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对我国电力光纤到户的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对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的运营情况以及成本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提出了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加强项目管理的对策。通过本文对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的关键技术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技术。(2)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效益评价结果显示,无论具体指标得分,还是项目分维度得分,还是效益总得分,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得分都要优于纯电力入网A项目和纯光纤入网B项目,项目经济效益良好,尤其是在项目战略效益的优势十分明显,应该进行大力推广。(3)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进度管理存在任务分解不充分,项目工作缺乏计划性,相关方协调机制不健全,内部流程控制缺乏有效性以及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保障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任务的论证和分级,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健全各方协调机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强化队伍建设,并从合同管理、成员激励和组织建设进行保障。
【关键词】:项目管理 电力光纤到户 全过程管理 成本效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712;TM73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研究评述15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框架16-17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17-18
- 第二章 项目管理和电力光纤到户理论基础18-22
- 2.1 项目管理概念与理论18-19
- 2.2 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19-22
- 2.2.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9-20
- 2.2.2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20-21
- 2.2.3 电力光纤到户21-22
- 第三章 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成本分析与评价22-38
- 3.1 我国电力光纤到户运营现状22-23
- 3.2 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建设与运营情况23-25
- 3.2.1 建设情况23-24
- 3.2.2 运营情况24-25
- 3.3 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成本分析25-32
- 3.3.1 成本项目分析25-30
- 3.3.2 成本对比分析30-32
- 3.4 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效益评价32-38
- 第四章 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对策38-51
- 4.1 工作分解与流程设计38-40
- 4.2 项目管理尚存在的不足之处40-41
- 4.2.1 任务分解不充分40
- 4.2.2 项目工作缺乏计划性40
- 4.2.3 项目相关方的协调机制不健全40-41
- 4.2.4 内部流程控制缺乏有效性41
- 4.2.5 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41
- 4.3 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对策41-47
- 4.3.1 加强项目任务的论证和分解42-43
- 4.3.2 提高项目工作的计划性43-45
- 4.3.3 健全施工阶段各方协调机制45-46
- 4.3.4 强化内部流程控制46
- 4.3.5 强化项目管理队伍建设46-47
- 4.4 保障措施47-51
- 4.4.1 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47-48
- 4.4.2 构建配套的激励机制48-49
- 4.4.3 强化项目的组织建设49-5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5.1 研究结论51-52
- 5.2 研究展望52-53
- 附录A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彦斌;;长飞“三网合一”光纤到户技术试点平台介绍[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年04期
2 方坚信;;浅谈光纤到户技术运用及其发展历程[J];硅谷;2009年18期
3 刘跃新;宋宁希;邢子涯;;电力光纤到户应用及展望[J];河南电力;2011年03期
4 ;聚焦光纤到户[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10期
5 ;光纤到户是家庭综合布线未来的主旋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12期
6 贾林;;电力光纤到户技术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3年07期
7 刘毅;;浅谈光纤到户网络检测及维护[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年10期
8 乔学明;翟颖;孟平;张蓉蓉;王超;;基于光纤到户的智能互动用电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年10期
9 栗宁;孙慧皎;冯春芳;靳莉;;光纤到户关键技术及运营模式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年05期
10 刘建明;王继业;范鹏展;庄自超;;电力光纤到户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岐;渠晓峰;吴维农;;电力光纤到户光网络的优化设计[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郑健;;上海地区电力光纤到户建设的实用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陆融;黄静韬;;电力光纤到户在三网融合和智能电网中的应用[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炳军;;光纤到户演进之路及解决方案[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乔学明;孟平;王超;;基于电力光纤到户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互动配用电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石聪聪;张涛;张小建;;电力光纤到户信息安全防护框架设计[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赵红;王蛟;;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智能用电小区设计应用[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赵建东;高安敏;尹红兵;;光纤到户用抗弯曲光纤[A];电缆工业循环经济与环保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谢华娟;;光纤到户技术浅析及应用初步探索[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茹加池;;光纤到户(FTTH)在中国未来发展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梦榕 魏微;光纤到户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税务报;2005年
2 记者 黄磊邋通讯员 黄维佳;国内最大光纤到户项目[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郑明桥 实习生 邓喻静 通讯员 李宏;光纤到户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日报;2006年
4 楼璐璐;成本瓶颈内容为王 光纤到户面临现实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谢乐军 胡虎;“光纤到户”明年将大幅提速[N];人民邮电;2007年
6 谢乐军;武汉电信光纤到户项目建设成亮点[N];人民邮电;2007年
7 涂崇林邋黄国东;大力发展光纤到户 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N];长江日报;2008年
8 谢乐军;武汉光纤到户建设引来领导关注[N];人民邮电;2008年
9 周梦榕 魏微;谁将分享光纤到户“大蛋糕”[N];大众科技报;2005年
10 记者 沈则瑾;上海加快光纤到户建设[N];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鑫;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及运营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谢鹏;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李兆平;X电力光纤到户项目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翔;基于EPON的光纤到户接入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1年
5 安慧蓉;基于EPON的电力光纤到户技术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吕民花;电力光纤到户中EPON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李强;FTTH(光纤到户)的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李刚;基于光纤到户总括式光信号变换发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徐雄明;光纤到户(FTTH)接入网工程建设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梁莹;西安城市光网建设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7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