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黄土作为西北地区填埋场覆盖层的可行性及设计厚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1 19:05

  本文关键词:黄土作为西北地区填埋场覆盖层的可行性及设计厚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 填埋场 单一型土质覆盖层 气候条件 储水能力


【摘要】: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和半干旱为主,黄土广泛分布。首先介绍了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城市近50 a的气候条件和3类黄土的粒径分布及储水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Chen、Benson等提出的水量平衡分析方法对黄土土质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计算分析了单一型黄土覆盖层的设计厚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生长茂盛而冬季降雨较少,降水和腾发作用有较好的同步对应关系,适合土质覆盖层的应用。采用黄土作单一型土质覆盖层的设计厚度在0.54~1.92 m之间,从干旱、半干旱到半湿润气候区,设计厚度逐渐变厚,其具体设计厚度与气候条件和黄土种类密切相关;在同一气候区采用粉性黄土所需厚度最薄,而采用砂性黄土则最厚。西北地区采用黄土作填埋场终场土质覆盖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开展工程实践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黄土 填埋场 单一型土质覆盖层 气候条件 储水能力
【基金】:国家重点基金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2CB719805)
【分类号】:P642.131;TU993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西北的黄土以地层全、厚度大、分布广和特殊的工程性质而闻名于世[1-2]。图1显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分布,可见黄土以著名的黄土高原为中心向外(西北内陆和东北等地)零星展布开来,覆盖面积达63×104 km2。从我国省级行政地图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附近的几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毅荣;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旱涝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2 王康;刘川顺;王富庆;唐友生;;腾发覆盖垃圾填埋场覆盖层机理试验研究及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10期

3 刘川顺;赵慧;罗继武;;垃圾填埋腾发覆盖系统渗沥控制试验和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4 来剑斌,王全九;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比较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1期

5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6 施建勇;钱学德;朱月兵;;垃圾填埋场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特性试验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陆海军;栾茂田;张金利;;垃圾填埋场传统封顶和ET封顶的比较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8 赵彦旭;张虎元;吕擎峰;梁晓波;;压实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9 刘奉银;张昭;周冬;赵旭光;朱良;;密度和干湿循环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官伟;固废堆场终场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玲;张文开;吴福莉;杨胜利;;黄土高原风成堆积物中方解石与白云石的区分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2 陈秀玲;张文开;吴福莉;杨胜利;;黄土研究历史回顾与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3 薛惠娟;侯一俊;强泰;张晓玲;;西藏吉隆盆地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4 段居琦;王凇;;春植蔗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其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苏海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6 张启波;闫晓丽;苗运法;方小敏;王亚东;张涛;昝金波;杨一搏;迟云平;;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11.6~5.0Ma碳酸钙的变化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7 贾耀锋;毛龙江;;地球化学指标在黄土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张强,朱诚;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郭胜强;周利峰;王红强;郝军浩;上官鹏;张敏锋;李军怀;赵敏哲;李小平;;重金属在城市工业区土壤—植物环境中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5期

10 王莹莹;秦侠;;垃圾渗滤液运移过程中相关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彩霞;许领;戴福初;闵弘;谭国焕;邝国麟;周跃峰;;黑方台黄土泥流滑坡及发生机制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寇亚飞;陈光宇;刘兴华;;城市未来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4 曹希强;皮明建;;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物质来源初探[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5 王晓勇;鹿化煜;李珍;邓成龙;谭红兵;宋友桂;;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6 吕厚远;刘东生;郭正堂;;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7 秦小光;蔡炳贵;刘东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8 秦小光;刘东生;蔡炳贵;吕厚远;;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9 侯圣山;杨石岭;孙继敏;丁仲礼;;风成沉积物4~16μm石英氧同位素记录及其物质来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10 彭淑贞;郭正堂;;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冬雁;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超;中国北方沙漠—黄土系统的选频释光特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8 李锦荣;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恩菊;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沉积物特征的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雪;辽东半岛黄土沉积与黄渤海陆架沙漠化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亚楠;辽南滨海黄土环境磁学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美霞;辽东半岛黄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其环境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娟;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胡广元;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魏俊峰;黄河下游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输送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俊鹏;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玲;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孙蓓蓓;孪井灌区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淋失通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吴立;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海军;栾茂田;张金利;;垃圾填埋场ET封顶系统水分平衡数值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张邦林 ,刘洁 ,孙照渤;A New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EOF Iteration Schem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3年02期

3 朱益民,杨修群;Joint Propagating Patterns of SST and SLP Anomalies in the North Pacific on Bidecadal and Pentadecadal Timescale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5期

4 张井勇,董文杰,符淙斌,吴凌云;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DVI and Climate Dat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6期

5 张文贤;张展羽;王康;;蒸散覆盖垃圾填埋场研究进展[J];地下水;2009年05期

6 薛强,徐应明,刘建军;降雨入渗对填埋场土壤水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马金珠,高前兆;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8 左其亭,吴泽宁,赵伟;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J];干旱区地理;2003年02期

9 方创琳,黄金川,步伟娜;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10 王晓冬;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及相关影响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文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谢海建;成层介质污染物的运移机理及衬垫系统防污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冬;应力作用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及渗透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耀麟;;覆盖层钻进法综述[J];地质与勘探;1988年01期

2 束龙仓;;岩溶覆盖层的坍塌:原因与预测[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3 刘宪;;用优质泥浆钻进厚覆盖层的实践与效果[J];建材地质;1992年04期

4 王庆国;;关于Rn运移机制的几种新观点[J];国外铀矿地质;1984年03期

5 徐祖东,博良魁,蒋国富;沉降电极磁电法理论研究[J];物探与化探;1989年06期

6 王綦正,P.Meilland,P.Jehanno;深窄峡谷岩块覆盖层中高坝挑流消能冲刷的实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9年11期

7 陈震宇;曹洪;周红星;;渗透破坏模型试验中覆盖层影响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1期

8 克热木江;;新疆叶尔羌河帕什托克水电站深厚漂卵石覆盖层钻进工艺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9 杨雪;王源升;朱金华;文庆珍;余红伟;;不同界面形状分层消声覆盖层声特性的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2007年03期

10 关驰;谢海建;唐晓武;陈云敏;;挥发性气体通过填埋场复合覆盖层的一维扩散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欣;于艳芳;王建民;;论覆盖层砂土液化的判别分析与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余晓丽;俞孟萨;;敷设声学覆盖层的双层加肋平板的声反射预报研究[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波;李进元;施裕兵;;西南某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亚新;张叶;郑勇明;吴信民;;土壤覆盖层二维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A];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张志清;;鄂尔多斯某隧道覆盖层探测实例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张志清;;鄂尔多斯某隧道覆盖层探测实例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金石;;卵砾石次生覆盖层防渗灌浆施工技术研究[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绪文;张用兵;孙英富;林新志;郭万涛;;水下隔声去耦覆盖层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9 吴晴晴;王敏庆;韩飞;;多层声学覆盖层的阻尼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健;;大跨度结构覆盖层材料选用分析[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智杰邋记者 何秀丽;“乳液”修复土地 “蜂窝”清洁尾气[N];哈尔滨日报;2008年

2 本报通讯员 秦延安 樊伯印;陕西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攻破150米深厚冰碛覆盖层防渗难题[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王为才;地球物探为白龙核电项目开路[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林立恒;德刊报道电炉水冷烟道防蚀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5 龚志丹 叶冰斐;专啃“硬骨头”[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贾文忠;妙法清理彩陶污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通讯员 龚志丹 叶冰斐;“黑脸”机长带出“铁人”机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雷正刚 梁爽;武钢长寿脱硫枪使用寿命延长1倍以上[N];中国冶金报;2003年

9 雷正刚 梁爽;武钢“倒T形脱硫喷枪长枪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官伟;固废堆场终场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曼;水声吸声覆盖层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朝群;首钢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移动特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晓丽;声学覆盖层声阻抗测量方法及复合结构声反射预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韩刚;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坝前左岸覆盖层边坡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邓林恒;湿润气候区毛细阻滞型覆盖层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5 崔志平;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合理厚度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6 傅俊磊;钢铁表面锌覆盖层显微组织检验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李鹏;声学覆盖层声学特性与舰船结构降噪效果预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高晓琴;振动噪声在艇体声学覆盖层中的传递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张妍;声学覆盖层声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刘文贺;声学覆盖层结构声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