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9:09

  本文关键词: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 端板对穿螺栓连接 削弱截面 滞回性能 刚度退化 耗能与延性 破坏模式


【摘要】:为研究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端板预拉对穿高强螺栓连接方式,以组合柱布置方式与梁端削弱截面设置作为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3个中节点1∶1.6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循环荷载试验,重点分析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与转动刚度退化、延性与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卷边钢板混凝土组合PEC柱较好满足了"双向等刚度"的要求;预拉对穿螺栓的设置使节点域充分实现混凝土斜压带传力功效,相应降低对节点域钢柱腹板的抗剪要求,且所有试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复位功能与良好的耗能能力;所有试件在承载能力下降至85%之前,节点转动均超过了0.035弧度;试件破坏模式为钢梁削弱截面或连接部位附近截面屈服。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
【关键词】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 端板对穿螺栓连接 削弱截面 滞回性能 刚度退化 耗能与延性 破坏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4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558) 江苏省结构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ZD0905)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 江苏省高校首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
【分类号】:TU398.9;TU352.11
【正文快照】: 引言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partially encasedcomposite column with crimping thin-walled built-upsection)是采用热轧薄壁钢板组合截面,在翼缘卷边处按一定间距设置拉结板条,并浇筑混凝土(见图1)。采用这种截面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对构件承载力的贡献、增大构件的水平抗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铁;郝际平;孙彤;潘阳;任青青;;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2 雷克;王先铁;张营营;;钢管混凝土框架高强螺栓—端板节点的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茹继平,杨娜,杨庆山;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综述[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4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施刚;;钢框架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受力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5 张思敏;李军;李文明;;翼缘加强型狗骨式节点的性能分析及改进[J];钢结构;2010年05期

6 杨文侠;方有珍;顾强;孙国华;马吉;;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7 方有珍;马吉;陆承铎;曲延全;申林;;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8 施刚,石永久,李少甫,王元清;多层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循环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2期

9 方有珍;顾强;申林;马吉;陆佳;;薄板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弱轴)滞回性能足尺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4期

10 方有珍;陆佳;马吉;孙国华;;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叶宏;刘建明;陈超;赵军;;狗骨式连接应用于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张国志;苏军;;箱型柱钢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龚成;王湛;;半刚性端板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戴绍斌,余欢,黄俊;填充墙与钢框架协同工作性能非线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3期

5 宋健;吴晓琛;;狗骨式节点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性能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2期

6 吴兆旗;何田田;姜绍飞;苏建强;;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杨文;石永久;王元清;施刚;;螺栓端板连接节点加固后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1期

8 王秀丽;沈世钊;殷占忠;李庆福;;钢框架梁腹板开孔型连接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6期

9 施刚;石永久;王元清;;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12期

10 郁有升;王燕;;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施刚;范浩;王元清;丁大益;;大承载力端板连接及其工程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绍桦;王新堂;王万祯;;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弯曲性能的参数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跃伟;周洪彬;;端板厚度对钢管混凝土端板梁柱节点的影响及螺栓力计算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完海鹰;王伟佳;;狗骨式刚性连接节点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伟;许钧陶;;T形件连接节点研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玉萍;;钢框架节点形式及位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2010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殷占忠;陈伟;陈生林;;单向荷载下PEC柱受力性能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8 殷占忠;陈生林;陈伟;;部分外包混凝土型钢柱的承载能力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习兵;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郁有升;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玉田;梁端翼缘扩大型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郭宏超;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锋;蜂窝式钢框架梁柱节点静力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李涛;新型H形梁与H形柱弱轴栓焊混合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龚成;基于相关性端板连接本构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浩;钢管混凝土柱与桁架穿心螺栓端板式节点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5 王斌;利用钢梁高强度螺栓拼接节点耗能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李文明;无焊接工艺孔钢结构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及其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长明;袋式除尘器梁贯穿型节点的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燕佳;门式刚架结构整体拟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宋大伟;台风地区半刚性门式刚架可靠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春彩;RBS钢梁设置加劲肋后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根田;李鹏宇;;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5)至(8)索引[J];工程抗震;2004年01期

3 茹继平,杨娜,杨庆山;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综述[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4 晏小欢;;关于组合节点类型的分析[J];钢结构;2009年02期

5 陈宏,石永久,王元清,赵大伟;钢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工业建筑;2001年05期

6 王燕,彭福明,赵桂明;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12期

7 银英姿;赵根田;申向东;;焊接H型PEC组合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7期

8 杨文侠;方有珍;顾强;孙国华;马吉;;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的足尺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9 郭兵,顾强,柳锋,赵考重;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3期

10 宗周红,林于东,陈慧文,葛继平,杨强跃;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明廷臻;周程;刘伟;;管内填充环状金属多孔介质强化传热优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郑兆清;杨臣;杨昆;赖凤麟;吴国强;刘伟;;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9期

3 郭剑;杨昆;刘伟;;圆管插入十字形扭带强化传热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涛;刘全勇;石锐;田明;张立群;;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室内照明解决方案[A];《室内照明节能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蔡晓军;李永勇;;谷胱甘肽敏感的PEG可脱落阳离子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性能研究[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毅然;紧锣密鼓 敲响“APEC”[N];联合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雷利民;“亚太大家庭精神”与“APEC合作方式”[N];解放军报;2001年

3 蔡鹏鸿;中国同APEC的合作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范浩里;PEC管理模型:晋商“涅i谩敝穂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廖文根;要想管理好 首先要补脑[N];科技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韩松;APEC,,你让中国人知道和得到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本报记者 徐扬 熊文新;为数字鸿沟搭桥[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薛永兴;APEC进入“中国年”[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陈雅妮 韩松;全球聚焦浦东[N];中国老年报;2001年

10 王]N生;“APEC方式”的诞生及其深远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强;聚电解质络合物的可加工性及其功能材料的构建基础[D];浙江大学;2010年

2 游永华;管壳式换热器中单相流体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赵伟伟;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PEC管理体系在神火集团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徐悦军;PEC柱抗火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吴国强;管内核心流区域对流强化传热强化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蔡俊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金萍;藻红蓝蛋白α亚基的蛋白质分子设计及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向春艳;咖啡酸β-苯乙醇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陆佳;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抗震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8 马勇;具有PEC功能的空调变频器的开发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郑勇;管内核心流分段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施坤;不连续斜肋强化换热管的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0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0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