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万州区山湾气象科普公园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02 15:15

  本文关键词:万州区山湾气象科普公园景观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气象公园 重庆市万州区 景观设计 科普基地 自然现象


【摘要】:气象公园是基于气象为主题的通过市民参与、互动了解、认识并利用气象的一类公园,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频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恶性发展,气象公园的建设成为景观建设的热点,而当前气象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以介绍展示为主,与市民对于气象科学的了解、认知与利用的需求,尤其是互动参与体验的方式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气象公园作为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科学利用等功能的载体,对社会需求的实践方法,以及景观设计学科的理论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气象公园景观设计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我国气象公园设计的问题与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重庆市万州区山湾气象公园场地的地理区位、内外环境、植被、道路交通、风向,尤其是文脉等现状;探讨性的提出了“经历风雨,重现彩虹”的设计理念,生态与科技性、乡土与人文、互动与体验、科普与娱乐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将市民与风、霜、雨、雪、雷电、彩虹等气象现象,有机融合到一体,形成一个体验型知识景观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塑造有科普体验区、科普活动区、科普读物区、科普展示区等4个功能区,并对道路交通、浏览线路、灯光照明、植物、小品设施、地面铺装,进行了总体规划。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各个功能区的详细设计。通过自然奇妙景观与人工科技结合,培养、激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加人们探索、体验气象的奥妙乐趣,丰富景观设计学科的内容。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我国气象公园的现状与问题,第三章万州区山湾气象科普公园规划设计,进行总体和详细规划设计。第四章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气象公园 重庆市万州区 景观设计 科普基地 自然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2.1 环境恶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8
  • 1.2.2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要8-9
  • 1.2.3 培养社会公众气象意识的要求9
  • 1.3 研究方法9-11
  • 1.3.1 文献法9
  • 1.3.2 实证研究9
  • 1.3.3 比较分析9-11
  • 第二章 国内气象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动态11-13
  • 2.1 国内外气象科普公园的发展11
  • 2.1.1 国外科普公园的发展11
  • 2.1.2 国内科普公园的发展11
  • 2.2 我国气象科普基地的基本情况11-13
  • 2.2.1 我国气象科普公园的发展11-12
  • 2.2.2 我国气象科普公园的分布情况12-13
  • 第三章 万州区完善气象公园规划设计13-25
  • 3.1 项目现状分析13-15
  • 3.1.1 区位分析13
  • 3.1.2 外环境分析13-14
  • 3.1.3 内环境分析14-15
  • 3.1.4 SWOT分析15
  • 3.2 设计构思与理念15-16
  • 3.2.1 设计构思15
  • 3.2.2 设计理念15-16
  • 3.3 设计目标、依据与原则16-17
  • 3.3.1 设计目标16
  • 3.3.2 设计依据16
  • 3.3.3 设计原则16-17
  • 3.4 总体规划17-22
  • 3.4.1 总体布局结构17
  • 3.4.2 功能分区17-18
  • 3.4.3 交通道路布局18
  • 3.4.4 游览线路及游览方式设计18-19
  • 3.4.5 灯光照明规划19
  • 3.4.6 植物规划19-20
  • 3.4.7 设施规划20-22
  • 3.4.8 铺装设计22
  • 3.5 详细设计22-25
  • 3.5.1 科普体验区22-23
  • 3.5.2 科普活动区23
  • 3.5.3 科普读物区23-24
  • 3.5.4 科普展示区24-25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25-27
  • 4.1 结论25
  • 4.2 展望25-27
  • 参考文献27-28
  • 致谢28-29
  • 附件29-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靖;;试论强化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8期

2 双月;;气象科普伴你行——铁路列车大众教育活动[J];铁道知识;2008年03期

3 叶静;杨黎黎;董博;;气象科普宣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02期

4 ;陕西汉中“科技之春”为气象科普搭建社会化大舞台[J];硅谷;2013年08期

5 ;海峡两岸气象科普与学术交流座谈会在湖北省气象局召开[J];硅谷;2013年03期

6 游立杭;林秀芳;;略论气象科普动画片的发展[J];海峡科学;2011年03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婧;张脉惠;朱献献;;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延鸿;;高校大学生气象科普工作及其研究的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孙拴恩;;农村气象科普初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刘秀花;李力佳;;努力打造品牌科普活动 增强气象科普的吸引力[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景东侠;周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扩大气象科普宣传受众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张梅;陈小素;陈宏义;;对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刘俊;余运河;;如何进一步深化气象科普的内涵和创新形式[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8 何伟芬;郑仕友;林展新;;对做好肇庆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9 李荣迪;潘田凤;李世芬;;来宾市气象科普队伍建设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10 霍焱;董芹;夏晓征;赵程佳;;常州气象科普工作新举措[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广东记者站邋中山市气象局;走近中山 走进气象科普馆[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陈云峰;气象科普和业务要有机结合[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周杰 魏锦成;共建气象科普教研室[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通讯员俞骆波;浙江全面开展气象科普宣传[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刘燕辉;加强气象科普 开启防灾加速器[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陈晓明 唐存良;盐城气象科普馆列为国家教育基地[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何孟洁;气象科普将实现“四化”[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通讯员 郑芳;杭州气象少工委共推中小学生气象科普教育工作[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记者 王晨 吴家翔;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记者 尹立武;白城气象科普基地实现科普社会化[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彬杰;万州区山湾气象科普公园景观设计[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9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9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