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梁温度及收缩效应分析的电算方法
本文关键词:钢-混组合梁温度及收缩效应分析的电算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梁 电算方法 温度 收缩 滑移
【摘要】:为了便于运用计算机求解钢-混组合梁在温度和收缩作用下的效应,通过引入几何约束关系、本构关系和平衡条件,对换算截面进行积分,得出了等效温度作用下组合截面的自应力及单元超静定等效荷载;导出了基于换算截面非线性温度梯度的电算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和叠加方法、微分方程方法等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滑移对钢-混组合梁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算截面电算方法不仅能用于静定组合梁分析,也可用于超静定组合梁的分析;应用该方法编制的程序可对简支组合梁和连续组合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滑移对组合梁受力的影响大小与叠合面剪切刚度相关。
【作者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梁 电算方法 温度 收缩 滑移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0引言钢-混组合梁由于跨越能力强,能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的特性,在桥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钢-混组合梁,尤其是超静定钢-混组合梁在温度、收缩等作用下的效应计算非常复杂,是桥梁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工程设计人员一直盼望寻求较为通用的解决方法。钢-混组合梁的桥面板在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丽忠,余志武,李佳;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变形的理论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2 蒋秀根;剧锦三;傅向荣;;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应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3 蒋秀根;孟石平;剧锦三;;基于整体-局部弯曲模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及其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5期
4 丁敏;蒋秀根;孟石平;张凤杰;董蔚;许宁;;整体-局部弯曲模型及其在简支组合梁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5 张庆霞;孟石平;蒋秀根;;基于部分交互作用理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挠度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旺,赵雷,李乔;提篮式系杆拱桥施工全过程承载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梁会东;赵人达;;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挠度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3 张育智;李乔;唐亮;罗刚林;;双索面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4 任剑;赵人达;毛学明;;公路桥梁疲劳荷载谱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5 崔颖波;龚德华;贾山;赵人达;杨永清;向天宇;;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结构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6 郭凡;杨永清;贾舒阳;;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内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7 曾莉;雷霖;邹志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8 郭凡;杨永清;贾舒阳;;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位移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吴二军;王建永;;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郭毅;文华斌;占玉林;;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云;万水;;GFRP桥面板截面设计与结构分析[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卓;;旧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加固破坏荷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刚;;纪念碑式桥墩造型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黄海雷;方淑君;林晨;;基于外观检测的桥梁病害原因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9 吴刚;万志勇;;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虎跳门特大桥主桥结构设计[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小飞;;贝雷梁拱架拼装与施工控制计算[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明亮;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材料非线性桥梁结构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王乐)元;体外CFRP筋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罗如登;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静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朝;箱形桥梁结构的半解析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冲;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受力机理与节点加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春磊;输送石灰石悬索桥钢索塔抗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宋洪喜;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施工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磊;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车辙问题的模拟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冰;悬索管道桥的静动力及抖振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郭妍;多边形单管通信塔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邓小康;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病害产生过程的空间分析及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焰焰;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静力仿真计算及设计参数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长江;滑移对组合梁的影响[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连广,李立新,刘之洋,许伟;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聂建国,崔玉萍,石中柱,刘冲,郭邵斌;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J];工程力学;2000年03期
4 蒋秀根;剧锦三;傅向荣;;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应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5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6 王连广,刘之洋,曹阅;钢-火山渣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及交界面滑移分析[J];工业建筑;1995年03期
7 李家康,王巍;高强混凝土的几个基本力学指标[J];工业建筑;1997年08期
8 王力,杨大光,孙世钧;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掀起的理论分析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范旭红,石启印,马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聂建国,王洪全,谭英,陈戈;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4期
2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3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4 李国强;赵欣;;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J];力学季刊;2006年03期
5 刘虎祥;;浅谈预弯组合梁[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6 孙宾;赵红晓;;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7 高金良;吴筱峰;;双层组合梁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朝泽刚;徐华;闻德华;;考虑刚度方法的组合梁动力特性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影响下的内力计算的组合梁单元法[J];结构工程师;2009年06期
10 周东华;孙丽莉;樊江;王俊平;高琼仙;;弹性剪切连接组合梁的应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吴勇;改良一次工艺 提升十倍工效[N];中国石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道明;新型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珂;圆孔蜂窝组合梁的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洪志;带腹板开洞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超;钢—混凝土组合梁应力分析及截面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永方;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郭芹;考虑截面刚度的组合梁简化模型及其三维框架受力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婷;框架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佳彪;基于变截面组合梁的分离式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飞跃;铝合金—碳纤维组合梁受弯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吴礼华;高性能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高云;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受扭性能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7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6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