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对洪峰的削减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对洪峰的削减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低影响开发 绿色屋顶 下凹式绿地 InfoWorks CS
【摘要】:为考察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这两种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雨洪控制效果,对二者的产汇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InfoWorks CS软件建立了天津某大学生活区的雨水系统排洪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频率、两种排洪模式下二者对城市雨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屋面与绿地各自排洪(屋顶径流不接入绿地)时,将不透水平屋面改为绿色屋顶、平式绿地改为下凹式绿地后,洪峰流量的降低幅度高达41.1%,径流系数降低至0.279,降低幅度高达49.9%,峰现时刻有效延迟,显著降低了城市化开发对水文效应的影响;当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绿色屋顶径流接入下凹式绿地)时,与二者各自排洪相比,削峰和滞留效果更加显著,且随着降雨频率的增大,串联的优势越加明显。可见,绿色屋顶与下凹式绿地串联使用能更大限度发挥这两种LID措施的削峰效应,实现低影响开发的目标。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绿色屋顶 下凹式绿地 InfoWorks CS
【基金】: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长基金)资助项目(08FDZDSF03200) 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U9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由于城区的迅速扩张,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致使城区的雨水洪峰流量不断增大、峰现时间愈发提前。为缓解这一问题,低影响开发(LID)的雨洪控制理念应运而生。低影响开发是采用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植被浅沟、渗滤、滞留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生态化处理,使城市水文效应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栩;尤学一;季民;潘留明;王秀朵;赵乐军;;城市绿地土壤入渗模型及参数确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6期
2 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4期
3 张大伟;赵冬泉;陈吉宁;王浩正;王浩昌;;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在排水系统模拟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8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李迪华;;城市化背景下的雨洪管理途径——基于低影响发展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2 车伍;张伟;李俊奇;;城市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剖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4期
3 王建龙;车伍;;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20期
4 王佳;王思思;车伍;李俊奇;;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与设计[J];北方园艺;2012年19期
5 沈珍瑶;陈磊;谢晖;马颖;冯潇;魏国元;;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相关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5期
6 王峰;颜正惠;黄伟乐;周芡如;;城市雨水内涝成因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2期
7 王琼珊;赵冬泉;王浩正;;基于动态模拟的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流程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5期
8 张志成;张杰;尤学一;季民;;污水厂调蓄控制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9期
9 王赫婧;张志成;尤学一;季民;;考虑暴雨重现期下雨水管网溢流的优化理论初探[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9期
10 王佳;王思思;车伍;;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植物选择与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艳伟;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晓丹;上海中心城区暴雨积水机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栩;城市绿地对降雨径流及其污染物削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娇;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水质水量动态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黎靖;我国城市雨水排放费制度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唐颖;SUSTAIN支持下的城市降雨径流最佳管理BMP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李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赫婧;城市雨水管网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田宇;校园雨水径流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徐一茗;基于SWMM的巢湖市老城区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9 严立军;基于LID的雨水径流管理初探[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杨云川;旱区城市雨水资源化滞蓄传输调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奇,车伍;城市雨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2 车伍;申丽勤;李俊奇;;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J];公路;2008年11期
3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4 董蕾;车伍;李海燕;李俊奇;何建平;汪宏玲;孟光辉;;我国部分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2期
5 董欣;陈吉宁;赵冬泉;;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6年05期
6 车伍;王建龙;何卫华;李世奇;;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念与实践[J];建设科技;2008年21期
7 管孝艳;杨培岭;吕烨;;基于IPARM方法估算沟灌土壤入渗参数[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缴锡云,王文焰,张江辉,丁新利;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改进Esfandiari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尹占娥;殷杰;许世远;温家洪;;城市暴雨内涝情景模拟与灾害风险评估(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年02期
10 车伍;周晓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中国园林;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环保又节能 多伦多计划普及“绿色屋顶”[J];河南科技;2002年23期
2 张伟;车伍;王建龙;王思思;;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4期
3 武云甫;任小燕;王燕敏;;缺水城市宜大力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J];城市规划通讯;1999年21期
4 叶水根,刘红,孟光辉;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梁鼎森,王磊;山城特色与建筑屋顶[J];四川建筑;2000年04期
6 武云甫,任晓燕,章慧慧;城市宜大力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7 周纪明;建造下凹式城市绿地的建议[J];北京水利;1999年05期
8 程江;徐启新;杨凯;刘兰岚;李博;;下凹式绿地雨水渗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给水排水;2007年05期
9 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年03期
10 张光义;李田;聂发辉;;下凹式绿地运行效率的概率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军;;基于可持续性原则的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2 姚春梅;周纪明;刘志伟;郑艳侠;;奥运期间北京内洪灾害防范问题探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俊奇;曾新宇;幨伍;周玉文;;,
本文编号:782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8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