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导向与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导向与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导向 外部知识获取 商业关联 政治关联 三项交互
【摘要】:采用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了学习导向与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的关系,并对商业关联与政治关联如何单独和共同影响学习导向与外部知识获取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272家企业双份调研数据(two key informants)的统计结果表明,高度的学习导向能促进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相较于低度和高度的商业关联,适度的商业关联更有利于学习导向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而政治关联对此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三项交互的分析表明,学习导向、商业关联与政治关联的不同配置将对外部知识获取产生差异化影响。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134)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201280)
【分类号】:C936
【正文快照】: 引言基于知识的理论(the knowledge-based view)认为,能够获取、运用并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知识是提高企业绩效、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1]。为了有效获取并运用外部知识,企业必须拥有特定的战略学习意图,以开拓进取的姿态和勇于学习的精神识别外在学习机会,寻找有效的外部知识源,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俊健;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倪昌红;管理者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制度嵌入及其影响路径[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建政;建筑施工项目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间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春旭;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蓉;企业战略采购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瑛;武忠;;隐性知识获取的最佳来源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11期
2 林波;薛惠锋;苗治平;;网络组织知识获取模型及其仿真分析[J];情报杂志;2009年11期
3 南旭光;;知识获取性视角下隐性知识的转化和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3期
4 李钦;;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获取[J];特区经济;2008年11期
5 陈效林;施建军;张文红;;国际联盟中知识获取:知识保护、吸收能力与议价权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6期
6 刘敏;田增瑞;徐凯;;企业R&D能力在知识获取和产品创新间的中介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6期
7 江旭;李垣;;联盟控制方式对伙伴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医院间联盟的证据[J];管理评论;2011年09期
8 杨燕;高山行;;联盟稳定性、伙伴知识保护与中心企业的知识获取[J];科研管理;2012年08期
9 韦于莉;知识获取研究[J];情报杂志;2004年04期
10 刘锦英;;知识获取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应;陶继忠;欧阳宁;;零件组工艺知识获取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朱宏辉;陈定方;;知识获取与知识进化模型[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德政;刘洁卉;;基于图分析的领域知识获取技术[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丁利华;俞金寿;;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知识获取[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5 张杰;张素贞;蒋慰孙;;工业过程的专家知识获取[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学光;徐双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获取的海外嵌入权变关系研究模型[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7 赵卫东;李旗号;;知识获取的粗分析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0年
8 王科俊;战兴群;金鸿章;李国斌;;故障诊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的实现[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温后珍;曾杰;徐小力;;分明矩阵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获取中的应用[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尹太举;张昌民;罗喻洁;程钊;尹艳树;;虚拟地质露头:一种全新的地质知识获取及应用技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锦英;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创新决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车通;知识探索与知识利用:知识获取和工作组文化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周圣强;企业创新过程的知识获取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4 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生佳根;基于本体的知识获取、管理和应用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王朝霞;专利知识获取及其支持概念创新设计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曾庆田;数学概念的知识获取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9 江旭;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全萍;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周肖彬;医学本体和医学知识获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年
3 张元发;基于本体的船舶领域知识获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范宇中;智能信息系统中的知识获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何海源;人工智能中知识获取机制的哲学思考[D];山西大学;2012年
6 郝天永;基于本体的宗教知识获取[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7 刘潇;知识管理案例知识获取系统建模[D];郑州大学;2013年
8 张豪;虚拟实践社区新成员知识获取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9 王鹏;基于非正式网络视角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知识获取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10 赵林;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链模型及知识获取与表示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5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15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