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中国人口城市化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结构突变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30 20:16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城市化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结构突变的理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城市化 Logistic模型 中国 结构突变理论


【摘要】: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对1978~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为中国城市化率的结构突变点,说明城市化率的增长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包含时间虚拟变量的Logistic拟合精度明显提高,预测表明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左右。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K50511080009)
【分类号】:C924.2;C931.1
【正文快照】: 一、导言与模型介绍城市化是世界各国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1]。换句话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市地、城镇数量不断增加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2 刘云刚;王丰龙;;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法[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3 赵雪雁;;城市化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1期

4 潘竟虎;石培基;;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年02期

5 布孜热·甫拉提;张小雷;杜宏茹;田鑫;;近30a来新疆城乡统筹及其与城镇化作用关系的定量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6 李百岁;同力嘎;;内蒙古人口城市化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7 吉亚辉;祝凤文;;甘肃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孙文凯;;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兼评中国特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9 薛黎明;侯运炳;蔡先锋;何广;;中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白先春,唐德善;Logistic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alysis on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Grey Theory——A Case Study of Qingha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2 方铭;许振成;彭晓春;董家华;;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定量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朱晓曦;张潜;;基于Shapley值的组合预测方法在福建省农业总产值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4 张寅玲;王聃同;周伟;;基于灰色理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分析——以青海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陈磊山;;连云港市快速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6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8 王丽华;俞金国;;国际旅游资源开发及市场拓展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金少芸;丁刚;程娟;;我国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耗量关系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区域城市化演进的能源消费响应机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刘茂余;于丽英;;一种组合预测新方法的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俊峰;戴文战;;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神经网络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兴;特大型地下铁矿山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小燕;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江西省能源供需缺口预测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剑;关中地区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侯萃萃;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凯;基于随机创新扩散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预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伟;基于MCMC的贝叶斯模型平均组合预测方法及其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淼;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分析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华;吴良才;;基于MGM-Markov的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模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安祥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及其预测——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4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许鲜苗;;西部城乡统筹的现状评价及制约因素[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6 陈国建,刁承泰,黄明星,李敏;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预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7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8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9 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10 王德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机制的理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薛黎明;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长胜;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相互关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2 巫正霞;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知;锦州市人口城市化研究[J];理论界;2004年05期

2 孟亮,高亮;Berta lanffy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李静;人口城市化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路径选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朱宝树;上海人口城市化和再分布发展态势[J];南方人口;2003年03期

6 杨启藩;墨西哥人口城市化回顾与展望[J];拉丁美洲研究;1996年01期

7 叶智辉;我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王小山;省会人口城市化的战略设想[J];经济工作导刊;1996年02期

9 李辉;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J];人口学刊;2003年06期

10 王曙光;;深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思考[J];现代乡镇;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郑照宁;;怀柔县人口发展分析[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胡伟略;;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钟逢干;;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检验[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萍;世界半数人口将生活在城市[N];健康报;2008年

2 张红;经济特区——人口城市化的见证[N];中国人口报;2001年

3 记者 姜晓凌;上海人口城市化郊区化并进发展[N];上海科技报;2005年

4 顾宝昌;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区域研究所 石智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适应与融入[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何亚福;中国城市化将降低人口生育率[N];东方早报;2007年

7 郭虹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重视城市人口发展规划[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记者李玉;中国人口的过去与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张翼;我国人口结构的若干重要新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将接近10亿[N];经济观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徐梦全;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中日人口城市化过程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林娣;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司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石雅茗;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吴宇;浅论中国城市化、人口流迁与户籍制度改革[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金华;贵阳市人口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王鹏;中国人口预测的最优组合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江南;基于浙江省的人口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方含;人口城市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0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240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