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呢?如何改善?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近些年来,中国的管理学者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争论,聚焦于诸如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中国的管理学者究竟应该研究哪些现实的管理问题、中国管理的本土化研究等迫切影响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许多学者针对现实当中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脱节而发出的呐喊,希望中国的管理学者能从管理研究的丛林中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沉重而神圣的,它反映的是作为学者能否肩负起时代寄予他们的重托。
能否耐得住寂寞,秉承科学研究求真的精神,抛开一切功名利禄,直面中国的现实问题,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职业操守,不再迷茫于功利型的研究,不再为了文章的漂亮而刻意地用复杂模型加以修饰,不再为了职称或学术地位而炮制一些仿制的、云里雾里的所谓学术论文,用很规范的方法、精确而高深的数学方法得出诸如吃了馒头不饿这样不需研究就可得出的常识性结论。
鉴于此,最需要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中国的管理研究到底应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中国的管理学者究竟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哪里?中国的管理学者究竟应该为谁服务?中国的管理学者如何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付诸实践、找到用武之地?中国的管理学者应该给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管理教育?如果不能系统地思考上述问题,中国的管理学者很难在管理研究的丛林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笔者看来,作为管理研究的学者,我们不应刻意地区分中西方管理理论的差异,总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被管理实践证明其有效的管理理论,我们就要大胆地加以推广创新,分析其使用的情境,总结其实施的要领,对适用者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其提供相匹配的管理教育。用中国企业崛起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管理学者的价值。
一、中国企业家需要信仰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奉献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由此可见,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对于企业家而言,尤如血液于人一样,是内在的、必须的。很难想象,缺少企业家责任意识的企业家能把企业带向光明。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家(估且称其为企业家)缺乏责任意识,更谈不上信仰,往往急功近利,违背企业**和道德,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展现的是自己光鲜靓丽的一面,诸如捐资助学、援助弱势群体;而另一面却十分阴暗,不惜突破道德底线,侵害公众的利益、客户利益和员工利益,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实当中,部分企业家凭借其在企业当中的强势地位,往往言行不一,光承诺不兑现,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凭什么要求员工的忠诚?当前的管理学者,应通过各种平台和机会给企业家以价值观的管理教育,说深了就是信仰教育,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即使现在成功了,那也不过是暂时的成功。
二、中国的企业需要全方位的职业化教育
何谓职业化?宋瑞卿(2003)教授曾经指出:当前,中国企业的职业化进程很低,这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不可逾越的桎梏。中国企业需要的是全方位、系统的职业化教育,这种职业化应涵盖三个方面:企业家(老板)的职业化、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以及员工队伍的职业化。现实当中,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要比老板和员工队伍的职业化程度高,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观,中国企业的职业化进程将是一句空话,很难成大器。
对于企业而言,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老板的职业化,老板要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善于从管理知识中汲取合适的管理方法来指导企业实践,要精通用人育人之道,这是管理的精髓所在。如果不懂驭人之术,有用之才频繁跳槽,企业的管理水平必将陷入低水平的混乱状态。近些年来可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板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通过EMBA、MBA等课程的学习已部分掌握了管理知识,开始在自己的企业付诸实践,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学习和接受的管理教育不同步。老板不停地赶场学习,员工却在电脑上玩游戏或上班时间昏昏欲睡,他们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企业的人才资源在无所事事中不断地耗竭,显而易见其管理效能每况愈下。通俗地讲,大厦之所以称其为大厦是因为其有扎实的地基和一层一层的支柱,员工就是地基,中层就是支柱,老板只是大厦的顶层。如果没有夯实的基础和支柱,一经遭遇外界风险,大厦将倾是必然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企业职业化教育当中,同步学习是关键,学习效果纳入考核是保障,长效学习机制是方略。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往往厚此薄彼,培训学习集中在中高层之间,对员工的培训仅限于技能和安全知识,而鲜有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培训。
这种做法无疑是强化员工的技术技能而忽视其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一定程度上也就人为地设置了员工晋升的障碍,所以企业当管理人员流失时为了应急从内部提拔部分员工走上管理岗位却不能胜任其工作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所以,职业化的老板应该不吝对员工进行职业化的教育,培训学习是企业的软实力,只有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才能开疆拓土,攻城略地。
三、由谁来提供职业化的管理教育?
职业化的管理教育是中国企业所急需的,那么应该由谁来提供呢?显然,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针对具体的企业个案,根据企业职业化水平的不同阶段和受训主体来选择不同的导师。有的企业老板热衷于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为企业员工培训,往往当时听得很热闹、很兴奋,事后效果很一般。企业其实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企业实践,又精通管理知识的专家。
而且这种培训应是持久的,而不是反复地走过场,你方唱罢我登台,需要的是一个培训管理团队。这些团队专家可以通过在企业挂职、任职和当顾问等多种形式介入企业,能以管理者的视角发现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和老板以及管理团队的沟通来不断地寻求解决方案、达成共识。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焉能得不到提升?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管理学者应放下身段,把重点放在中国企业的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在帮助中国企业管理提升的同时,自然也会在实践的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果实也许就是中国管理学者在管理研究丛林中的一席位置,也同样会得到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尊重,再也不要花在做诸如“吃了馒头为什么不饿”这样无益且无聊的研究上了。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2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