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理论意义怎么写_“天人合一”正义-关于天人合一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05 18:16

  本文关键词:东方管理人道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专一论文 >> 论文代写 >> 在职硕士论文 >> 浏览文章

“天人合一”正义-关于天人合一的论文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日期: 2015-04-16 00:07:37   字体大小: 【字体:】


关键词:天人,天人合一,合一,关于天人合一的论文

【摘要】 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天人合一”的含义既是特定的,又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当今学术界对于“天人合一”的研究,使其含义既变得不定,又变得贫乏。忽视天人关系的大背景,将“天人合一”当作了中国哲学的主题,将各种各样的有关天人关系的思想都归之为“天人合一”,从而造成“天人合一”含义的泛化;将中国哲学中的天等同于西方哲学中的自然界,将“天人合一”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合一,又使得“天人合一”的内涵贫乏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天人合一”的本义。对“天”的理解是解读“天人合一”的关键所在。中国哲学中的“天”尽管含义复杂,但基本可以归结为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而且,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只是一个天,不能割裂。自然之天是从天的物质载体方面而言,主宰之天是从天的精神内容方面而言。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天。“天人合一”一词,是宋代张载首先提出来的。张载将传统的气论思想发展到气本论,同时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心性论,并将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以天人一气为内容、以天人同性为指向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一气,是就自然之天而言;天人同性,是就主宰之天而言。正如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不可分割一样,天人一气与天人同性也是不可分割的。这与张载的虚气观密切相关。因为在张载看来,太虚即气,气与“虚而神”的气之性本来就是一体。对于张载的“天人合一”可做两方面的理解:它既是天人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达到这一境界的一个过程。为了实现“天人合一”,张载主张通过穷理尽性的内在途径和礼乐制度的外部约束,改变人的气质之性,达到天地之性,最终建立一套天人一体的世界秩序。张载以后,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之等人,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天人合一”思想。他们尽管对张载的某些理论并不认同,甚至提出了批评,但在“天人合一”的内容、途径、归宿等方面,并无根本的分歧。20世纪后半期,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天人合一”首先被西方的生态伦理学所发现,被赋予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功能。90年代以后,一些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此表示认同,甚至主张“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然而,这却是对“天人合一”的一种误读。因为,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从人与自然之天的角度来说,强调天人在构成质料上的一致性,即天人都是一气之流行。从人与主宰之天的角度而言,强调的是天与人、上帝鬼神与人在本性上的同一性,即天人一理、天人同德等。因此,“天人合一”虽然也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却与生态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更不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从“天人合一”观的不同解读看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质
【摘要】 90年代以来 ,学术界对“天人合一”观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观点上的分歧也更加明显。学者们对此问题解读上的差异 ,实际上源于中国古代哲学自身的特质 :对概念和内涵的不同解读 ,源于传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思维 ;意义评价上的差异 ,则源于传统社会思想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渗透。 更多还原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摘要】 在如何理解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问题上 ,有一些疑点需要认真辨析。本文认为 ,孟子虽然也多次谈到过有关环境的问题 ,但那多是受到农耕文化影响的结果 ,是由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谈的是道德境界问题 ,是成就道德达到人生最高层面后 ,一种与天地合并为一的精神感受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其实不过是对道德最高境界的一种特殊表示罢了。我们在讨论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时候 ,应当注意这种区分 ,不宜将孟子有关环境的论述作为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部分 ,把孟子打扮成一个战国时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也不宜将天人合一视为神秘主义。 更多还原

《黄帝内经》的自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自然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其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的简明概括,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前的诸多学者多从医学理论的角度对《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阐述,较少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解析,即使如此,亦多较为零碎,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地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与阐述,无论是从总体结构还是从具体内容上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论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对《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与意义,亦对这一思想的来源与内涵进行了分析。正文部分包括四节。第一节为人天同构,从人与天在质料上、在阴阳五行和具体结构上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人与天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有阴阳和五行,并从具体结构上进行了说明。第二节是人天同类,包括人与天在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的同类性,具体地从人与天在阳的一类、阴的一类,木类、火类、土类、金类、水类进行了论述。第三节为人天同律,论述了人与天在阴阳、五行以及具体运行节律上的同律性。从阴阳的对立、统一和运动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人与天在阴阳方面的同律性,从生克与乘侮两方面说明了人与天在五行方面的同律性。第四节是人参天地,从气候、四时、节气和日期、时辰、天体、地理环境、饮食五味等方面说明了人受自然的影响,要顺应自然。结语部分,指出《黄帝内经》中的自然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一种整体观,这种整体观对指导临床医学实践,对医疗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摘要】 <正>生态文明是文明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天人合一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时代,对生态文明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进行合理的阐释,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关于这个主题的论说甚多,但存在的偏颇也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缺少足够的、具有历史感的把握;二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 更多还原

[1]肖思寒. 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李晗龙. 中、欧青年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金阿宁.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
[4]白玉杰.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支运波. 发现文化:淮河花鼓的景观与理解[D].复旦大学,2013.
[6]孙欢. 先秦俭论[D].中南大学,2014.
[7]李程成. 中国墓园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8]季英伟. 转型时期中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9]王定云. 东方管理人道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
[10]王振复. 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J]. 学习与探索,2006,01:155-158.
[11]张博野.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李志斌. 泛神论美学观与宗白华《流云小诗》[D].山西大学,2010.
[13]李明杰. 《黄帝内经》的自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9.
[14]范颖.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5]胡勤.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6]章启群. “天人”如何“合一”?——用思想史的逻辑推演[J]. 哲学研究,2012,03:49-55+72+127.
[17]李宗桂. 生态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J]. 哲学动态,2012,06:34-37.
[18]张苏,赵芃.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J]. 社会科学研究,2012,05:170-173.
[19]邵汉明,黎韵. 近20年中国文化之和谐意识研究述评[J]. 文史哲,2001,02:27-29.
[20]蔡仲德. 也谈“天人合一”——与季羡林先生商榷[J].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05:8-16.
[21]张岱年,熊坤新.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之探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4-10.
[22]戚良钊. 低碳经济的哲学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3]李华忠. 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
[24]. 我国历史形态的生态伦理思想[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83-91.
[25]王庆其. 天人关系面面观——从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到《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应”[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01:3-5+58.
[26]王庆其. “天人合一”与“人与天地相应”[J]. 中医药文化,2010,01:15-18.
[27]孙吉信,郭飒飒,王丽娜. 从“天人合一”看当代生态旅游发展路向[J]. 林业经济问题,2010,03:261-265.
[28]王新建,张启鹏. 也论“天人合一”能否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兼论“因顺时势有所侧重”[J]. 学术界,2010,07:83-90.
[29]吴震. 中国思想史上的“圣人”概念[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3-25.
[30]刘庆华. 九○年以来“天人合一”研究综述[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55-58.
[31]陈克炯. “天人合一”与词义引申——文化词汇学采微[J]. 学术月刊,1993,04:72-76+54.
[32]王晓. 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33]. 类型研究与思想逻辑:解读儒家礼法思想任强《知识、信仰与超越》读后[J]. 中外法学,2007,03:371-378.
[34]邵志伟. 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D].山东大学,2012.
[35]洪梅. 二程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6]栗俊伟. 中医思维模式及其在当代的演变[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37]蔡德贵. 和谐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0周年[A]. .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29.
[38]李卯. 性—道—教:《中庸》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9]丁仲时,麦成海.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与“天人合一”观困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01:11-14.
[40]樊浩. 中国伦理理念的价值生态及其在文明互动中的意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06:67-74.

文章关键词:“天人合一”正义-关于天人合一的论文
From:代写博士论文 要看到更多内容,请联系客 服!

上一篇:电视人文谈话节目生存空间-谈话类节目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博士论文]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

·[博士论文]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古典园林

·[社会科学论文]“天人合一”与风水

·[硕士论文]试论“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


  本文关键词:东方管理人道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31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