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伦理氛围: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
本文选题:社会认同 切入点:行政组织伦理氛围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认同理论与行政组织伦理氛围虽然具有迥异的研究背景、基础理论与方法,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基于互动主义的行政组织伦理氛围内隐了社会认同的诸多环节,融合多重认同的建构性思维也有助于行政组织伦理氛围的提升。特别是社会认同过程中群体身份的彰显,可以为分析组织伦理氛围提供现实工具,使组织成员能够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纠结的困惑中摆脱出来,并通过激活机制唤醒与组织情境相匹配的群体归属意识,达到建设性分析行政组织伦理氛围对个体伦理决策影响力、解决行政组织伦理冲突、弥合行政组织规范与社会规范鸿沟的目的。
[Abstract]:Although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ethical atmosphere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quite different backgrounds,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However,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ethical atmosphere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based on interactionalism has hidden many links of social identity. The constructive thinking of integrating multiple identities is also helpfu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ethical atmosphere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the manifestation of group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dentity, which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tool for analyzing the ethical atmosphere of organizations. So that organization members can get rid of the confusion of self-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and awaken the sense of group belonging that matches the organizational situation through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vel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thical atmosphere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n individual ethical decisions, resolving the ethical conflict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norm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norms is achieved.
【作者单位】: 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C9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从思想到生活:中国法学的目的迷失及找回——《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所开启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陈艳美;论现代化语境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4 郇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化理论?——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张杰,吕杰;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6 黄勇;赵万民;;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学认识[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7 徐道稳;社区建设抑或“社会”建设——社会结构视野中的社区建设[J];城市问题;2003年02期
8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9 周明侠;;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7年04期
10 吴强玲;;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行为主体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濮岚澜;;话语运动与议题建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于剑波;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徐冰;两面性与真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琦;农村劳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5 张红;“征地”事件与郊区村落共同体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教师角色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怡音;高技术产业区位因子变化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9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德清;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意涵及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健敏;姜铠丰;;组织认同研究的评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主讲人 零点公司董事长 袁岳 主题 企业战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中的三度规则[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向前;组织形象与成员认同[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虞南;人才和管理是她们的难题[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初志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能缺席[N];经济日报;2005年
5 彭泗清;重返道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刘小聪;你的后半生干什么?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傅强;领导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李轩;员工心理资本、离职意向及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潘文哲;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华;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认同量表的开发及其验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6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7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