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无形资产视域下的诚信经济问题

发布时间:2015-03-05 12:34

摘要:从无形资产的角度看待诚信问题,着手解决产生诚信案例的致因因素,从市场,经济社会规律和经济模型角度科学分析,抛砖引玉提出包含政府在内兼顾市场交易双方的博弈论方法进行信誉制度考核改善诚信经济发展。

关键词:无形资产 诚信 经济模型 博弈论   信誉制度

一、诚信经济与无形资产

     经济学中无形资产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是《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长期资产。[1]  无形资产的总类繁多,包括专利权,版权、租赁权、商标及商誉等等,在业界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日益深入化同时,诚信经济的内涵也普遍被收入无形资产范围内。

     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下,诚信经济被誉为新创造价值的“特殊资源”,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谁更加注重诚信的培养,谁就愈发能获得更多的信誉和品牌价值。诚信对于现代建立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都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二、无形资产视域下诚信问题经济学致因分析

1)市场经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普遍信用风险

      社会学科中的信用通常指的就是诚实守信,诚与信、诚信与信用、诚信与信任的内在联系,然而正如亚当斯秘在《国富论》中指出的一样:“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4]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效用驱使,信息不对称就很容易在开放的市场中发生,部分人的信息总比另外一部人人信息更及时快捷更齐全,如此的不对称就极易形成市场经济的信用风险,一个高效的市场一定是信用良好的场合,如果市场不诚信,信用风险加大就会照成一系列的信用危机,整个经济市场都会深受其害。

   2)诚信经济学领域深度远不及社会学及其他学科

    在目前想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界没有把诚信单独作为一个学科内容来作为主体研究,通常由其他内容引入诚信论点,,也没有提出系统的诚信绩效方法,整体上研究都是比较零散的,更多的是社会学科及其他学科对诚信深入浅出,由此及彼的现象问题解决。经济学家们普遍都指出诚信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缺乏信用是很多长期企业战略失误根源之一,也大都提出利己主义因素极大影响经济不能持续增长,但没有认真研究诚信、信任形成的机制内涵。

 4)在诚信与无形资产中,缺乏经济模型及经济框架

     诚信经济作为无形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社会价值越发重要,目前会把诚信和具体的实体联系,大多在政府货币中去,还包括合同和违约,银行借贷诚信中,也提出少部分诚信机制建议,包括对群体内外部合作规范、信任这三因素与经济表现和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证明诚信市场存在的激励机制,总体上来说,对于诚信体系的研究还缺乏统一社会认同的经济模型和经济框架,是否可行还没有受到全社会经济届的认同,那么提出一套合理的诚信信用模型和经济框架就非常迫切。

三、基于经济学角度改善诚信经济

1)不遗余力继续构建诚信政府营照社会诚信氛围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用诚信执政,201428日国务院公布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工作的通知,在此政策之前,早在20128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就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定支付比例。两年多大病全面医保在全国范围内进展迅速,老百姓大都得到切身可靠的保证不再担心大病无钱治病。历史证明国家很多此类经济承诺都兑现了,要继往开来用实际行动继续打造诚信执政,诚信为民,促进诚信社会的和谐发展。

2)非合作博弈重复博弈解决双方失信问题

     在博弈论视野中,市场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约束协议,双方为了经济最大化进行非合作性博弈,一方在信息不对称中选择限制对方优势情况下进行博弈,另外一方也在不了解局面情况下选择失信策略却能得到高于惩罚现值中获利,选择继续失信。

   然而以上局面都是短期一个博弈阶段,当一方发现对方的利益点必然进行效仿,随着交易频率增加,博弈中人对双方的策略都有了解时,也能分析出下一步策略走向,就进入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此时任何一方的不守信行为都必定要被对方发现,并将为此而付出更大的市场代价,因此只要进行了重复博弈,双方失信行为就会得到控制,开始需求纳什均衡,寻求双赢局面,现在我们提倡不计名利,我个人认为这对博弈的无限延续、对信誉的悟守,以至对种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注重名誉等有利于博弈无限延续的优良传统要大力提倡。[8]以上可以得出利益双方只要缺乏长期博弈,就极易容易产生失信问题,多次重复博弈,便能减少失信行为。

(3) 经济交易双方经营者进行信誉机制考核

     学界普遍认为诚信行为一定是理性博弈结果,那么一定会产生出理性微观表现形式,诚信经济中目前急缺的就是经济类普遍认同的预测模型,寻找诚信指数测量机制,据以上观点所知,交易双方长期博弈便能合理避免问题重复经营下去。那么这时候经营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一个注重企业信誉的经营者将不断的创造企业的内在外在形象。建立经营者信誉机制,让经营者在市场考验中不断积极进取,通过市场的竞争获得生存的天地,带领好企业获得更广阔的的经营环境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部.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Z].2006-10-30

[2]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 , 商务出版社1977年版.



本文编号:16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