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动态能力与组织变革:构型理论观点
本文选题:动态能力 切入点:构型理论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1期
【摘要】:依据构型理论方法,并结合战略管理领域的动态能力理论与组织管理领域的变革理论,探讨了组织变革规模、变革过程及变革战略3个重要议题。研究发现:变革规模(一级变革、二级变革)的不同,其所运用动态能力(要素能力与建构能力)也有所不同;变革过程(解冻、推动与再冻结)的不同,其所运用动态能力(组织流程、资源位置与发展途径等能力)也有所不同;变革战略(组织重组、重新定位与改造重生)的不同,其所运用动态能力(能力取得、能力配置与能力更新)也有所不同。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figu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dynamic capability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theory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ree important issu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scale, process and strategy are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the dynamic ability (factor 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ability)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scale of change (first level change, secondary change), and the process of change (thaw, push and refreeze).The dynamic ability (organizational process, resource 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is different, and the dynamic ability (ability acquisi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strategy of change (organizational reorganization, repositioning and rebirth).Ability configuration and capability update) are also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嘉义大学环球技术学院;
【分类号】:C9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网;CIMS/MRPⅡ在江苏钢绳集团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冶金;1996年05期
2 赵晓庆,许庆瑞;战略管理:危机与挑战[J];科研管理;2000年06期
3 王蔷;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4 郭晓毅;国企经营者年薪制的确定模式及测算方法[J];中国劳动;2001年09期
5 王毅;以能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5期
6 陶志峰,陈殷华,易卫平;企业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1年06期
7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冯克萍;家电消费观念当变则变[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9 吕巍;吴韵华;刘晓彬;;从战略的视角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10 路风,张宏音,王铁民;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宝钢在汽车板市场赢得竞争优势过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并联构型装备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2 郁培丽;李明玉;;企业知识系统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高怀;徐二明;;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动态演变规律的分析[A];2004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提高企业竞争力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孟晓斌;王重鸣;谢小云;;基于共享心理模型的创业团队动态适应能力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代虹;;基于动态能力观打造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蒋晓蕙;张天翼;;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研究企业动态战略管理[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晓光;沙彬;;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企业持续成长机理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晓红;曹裕;;我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竞争力演化模式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九略管理顾问公司 杨斌;从管理者到战略家[N];中国企业报;2001年
2 华泰证券综合研究所 张芸;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的一道坎[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路风;为什么领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蔺玉红;代表委员为青少年上网成瘾忧虑[N];光明日报;2005年
5 潘文俊 邵生余;金坛:产业集群提档升级[N];新华日报;2005年
6 杨志民;涞水县为森林防火再添安全网[N];保定日报;2006年
7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邓凛;超前半步是国产手机的取胜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姜兴华、通讯员 杨三平;评估战斗力不搞一招见分晓[N];解放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游达明;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晓东;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核成;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建峰;基于投资扩张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召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战略绩效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守凤;基于超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柔性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龚艳萍;动态环境下企业研发与市场营销界面管理柔性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郑胜华;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宝刚;可重组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基本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2 王宇;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竞争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刘华芳;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组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许运娜;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戚东梅;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基于竞争力演化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6 蔡秒;高技术企业成长内部要素及其集合的动态转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于江;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推进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罗江涛;知识型企业动态能力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汪玉兰;基于价值创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雪琴;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7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8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