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知识转移视角下超组织的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0:23

  本文选题:组织 + 知识转移 ; 参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超组织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赢得竞争优势的新的发展模式,是组织在相互间进行知识转移并进而促成超组织实现的。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博弈分析可以发现,超组织的形成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组织间知识存量的差异而引起的知识相对优劣互补性的存在。研究超组织的形成机理,正是基于这种知识的相对优劣互补性所带来的知识转移过程的发生。基于一定的假设基础,同时借助于博弈理论,可以揭示组织在参与超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博弈行为,以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组织所可能采取的行为策略。
[Abstract]:Super-organ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for enterprises to maximize the use of external resourc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t is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that organizations transfer knowledge among each other and the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super-organization.Through the game analysis of this proces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motive force of superorganization is, to a great extent, the existence of relative complementarity of knowledg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stock among organizations.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perorganization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brought about by the relativ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knowledge.On the basis of certain assumptions and with the help of game theory, we can reveal the game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superorganization, and the possible behavior strategies taken by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10YJA630175)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宁俊;付晓蓉;;超组织视角下的员工价值与顾客价值[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2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3 胡蓓,陈建安;超组织环境下员工关系分类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4 李红玲;;基于两个知识转移模型的企业战略联盟反思[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0期

5 孙锐;赵大丽;;动态联盟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春梅;王文平;;知识转移效率的建模分析及实验验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卢兵;廖貅武;岳亮;;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的分析[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3 景晔杨;;新经济时代员工——组织关系的柔性化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9期

4 孔德成;侯光明;;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2年08期

5 黄武军;刘天虎;许维胜;吴启迪;;N人合作博弈的Nash及演化均衡稳定策略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7期

6 林志扬;陈东灵;;有限理性下知识团队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12期

7 周磊;杨威;;知识联盟中企业吸收能力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8 李红玲;;知识转移阻隔解析——从知识本体的视角出发[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9 耿凯平;徐渝;陈志刚;;复杂组织内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10 程敏;余艳;;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湘浩;刘云;;基于人才流动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芨宇;基于知识挖掘的企业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张海生;我国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姜毓锋;基于技术市场的知识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华光;动态联盟演化与知识扩散交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勇;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王宝;消费者市场中顾客价值构成与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殷青伟;员工绩效评价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韩兵;适应性企业战略生态位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雷静;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金燕;杜邦分析法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红志;基于复杂系统的海洋知识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光伟;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缝隙型企业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萌;新形势下中国电信3G业务顾客价值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芦冬青;知识联盟下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任峗;基于知识链的卫星式产业集群及协同演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颜;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郭磊磊;股份制银行内部员工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聪;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贞;集群内知识转移与企业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安,王立平;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贾根良;网络组织: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04期

3 汪丁丁;知识表达、知识互补性、知识产权均衡[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4 李红玲 ,张京成 ,何荣华;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转制中实施联盟战略的困难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2期

5 周建;周蕊;;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6 卢兵;岳亮;廖貅武;;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7 杨玉兵;胡汉辉;;网络结构与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2期

8 徐金发,许强,顾惊雷;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J];科研管理;2003年02期

9 张生太 ,李涛 ,段兴民;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10 于培友;靖继鹏;;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情报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聪;徐枞巍;;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0年05期

2 龚毅,谢恩;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3 张莉;齐中英;田也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J];情报科学;2005年11期

4 孙利君;;基于组织学习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王能民;杨彤;汪应洛;;项目环境中知识转移的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6 唐炎华;石金涛;;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年01期

7 王连娟;;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J];情报科学;2006年04期

8 周建;周蕊;;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9 张永宁;陈磊;;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研究综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J];企业经济;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树俊;康萍;蒋梦莉;张晓瑞;;知识类别在知识转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关丽华;;ERP中的技术和人[A];冶金企业MES和ERP技术实践论文集[C];2005年

3 陈守明;张志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蔡翔;李翠;冯美珊;;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题[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复杂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粘滞知识转移机理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禹献云;曾德明;;基于多Agent的创新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蔚剑枫;欧阳桃花;胡浩松;;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跨国经营创新能力研究——以西门子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浩;;多事业部企业内的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露;任娟;左美云;;ERP中知识转移的类型与方法[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璇;“知识转移论坛”力推莞港合作[N];科技日报;2010年

2 刘芳;知识转移论坛2010力推莞港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恒;进入中国市场 知识转移是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董小英;知识转移之道[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祁红梅;知识转移的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SAP中国培训部经理 张儇;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知识转移[N];中国保险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左美云;信息化建设中的六类知识转移[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丁艳;透过知识转移与中国企业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驾驭变化:SGM项目中的变革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10 宋华;创新,向生态型经济转化[N];珠海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沟通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晓宇;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许强;基于知识转移的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邓灵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7 肖小勇;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李一楠;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建明;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王小趁;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知识转移过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吴勇慧;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9 王磊;基于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常敏;跨国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3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733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