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创生的形态关系模式——以管理科学学科为例
本文选题:交叉学科 + 管理科学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管理科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其学科创生模式主要可以从新学科与已有学科之间的形态关系、内涵关系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就生成形态而言,管理科学的新学科同已有学科或先行学科的关系,粗略地区分为学科蔓生、学科丛生、学科侧生、学科外部伴生等几种基本创生模式。当然,这几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某些学科的创生过程可能同时表现为两种以上形态关系模式。
[Abstract]:Management science is a typical cross-disciplinary category. Its creation mode can be analyzed from two angles of view: the morpho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discipline and the existing discipline. In terms of the form of 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existing or advanced disciplines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several basic creation modes, such as the overgrowth of disciplines, the cluster of disciplines, the side-by-side of disciplines, the external companion of disciplines, and so on. Of course, there are no distinct boundaries between these models, and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some disciplines may be represented by more than two kinds of morphological relationship model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1027)
【分类号】:C9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恒通;;“知识资源”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试评柯平的“知识资源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04期
2 丁长青,秦红霞,张木兰;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框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续琨;张婷;;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左金风;温新民;;基于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建设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3期
5 王续琨;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及其学科体系[J];科学学研究;2005年05期
6 左金风;温新民;;学科会聚、交叉与科研平台建设[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7 王爱星,叶新东;网络教育中的组织行为学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王续琨,戴艳军;管理伦理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9 闫慧;;论文献信息学的基本原理[J];图书馆杂志;2005年06期
10 鲁长芬;;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谢彩霞;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合兴;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时希杰;企业执行力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刘占峰;解释与心灵的本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国家科学交流体系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炳蔚;晚发性抑郁患者情绪调节机制的ERPs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余婧;具有不同相位的单个神经振子群的相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4 彭莉;人物面部表情知觉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卢永彪;大学生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付洪保;基于视觉听觉交叉模式的机器人感知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姚满团;一种阐释意识问题的新取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茜;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徐吉洪;关于教育管理学内容体系建构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宇力;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包建华;方文丽;;管理科学学科的动态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续琨,丁X;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及其发展态势[J];学术交流;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笑尘;;浅谈管理科学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2 何超;许康;;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热点及代表人物的可视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3 ;“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5期
4 ;“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6期
5 李四聪;何宜军;;管理科学专业“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6 ;征集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启事[J];领导科学;2011年23期
7 李培挺;;管理哲学何为?——评《论管理哲学的产生及其学科性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2011′“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征文通知[J];管理学报;2011年08期
9 胡运权;;简评《管理运筹学》[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管理学刊》征稿启事[J];管理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者的话[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编者的话[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许康;劳汉生;苏衡彦;常立农;;中国近百年管理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克强;孙东川;;管理科学与医学、物理学的分析比较——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5 汪浩;;序[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黄登仕;;分形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7 ;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华福来;;现代“科学管理”创新的纲领——兼探“三个代表”理论的内涵及在管理科学中的意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王宁;2008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即将召开[N];科技日报;2008年
2 杨凯;成思危:中国的管理科学必须提高水平[N];经理日报;2007年
3 虞祖尧;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的思考[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邹东涛;管理科学 兴国之道[N];学习时报;2003年
5 杨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徐绪松 吴强 马莉莉;管理科学前沿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7 魏民;推动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洪鸿;中国管理科学进入成熟期[N];经理日报;2005年
9 邹东涛;管理科学 兴国之道[N];学习时报;2003年
10 姜培峰;“从历史看管理”演绎管理科学精华顶峰团队领跑巨量市场[N];中国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岳洪江;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何超;我国管理科学学科演进的知识图谱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李毅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哲学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周健;组织智能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邢文祥;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试述管理学与哲学的联袂及其人学枢纽点[D];浙江大学;2007年
2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主干理论的演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邱燕;基于相似可拓方法的管理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4 施杨;面向复杂性的组织系统涌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曲园;中国创建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6 江河海;主导多维整合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张露丹;管理哲学的关系论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龙震海;中国管理理论(TCM)的可视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屈新珂;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教育管理的意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程小琴;知识作业心理疲劳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0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82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