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作用
本文选题:心理资本 + 人力资本 ; 参考:《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摘要】:本文以系统协同论为基础,探讨了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心理资本的分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种资本相互作用的协同模型。在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个体心理资本与群体心理资本的协同、个体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协同、群体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以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提出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协同集约是开发个人潜能、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syner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 the strat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puts forward a synergistic model of three kinds of capital interac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n the basis of the cooperative model,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group psychology are concretely discussed. The coordination of capital, the co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the synergy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 the synergy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put forward the key to develop the individual potential and for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organization by the cooperative intensiv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刘淑影;于芳;;论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培育[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4 张应龙;都市侨乡的海外联系——以广州市荔湾区归侨侨眷港澳眷属群体为例[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5 李杰;资本动力论的演进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赵丛敏;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宝元;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靳娟;个人教育投资的均衡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梁光严;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中关村学习机制的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郑贤玲;股票期权制理论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袁经文;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4 崔飚;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5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曾振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陈士莲;西部特色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翟雪玲;农业推广理论与体制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代宏坤;四川省高级青年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模型分析[D];四川大学;2001年
10 李晓玉;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居委会重塑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琴轩;王莉红;;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科研人员个体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10期
2 王东升,李文泽;激励——人力资本的新理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张宏如;;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4 万俊;;组织行为中心理资本的开发[J];市场论坛;2008年07期
5 莱笙;财富的核心构成是什么?[J];管理与财富;2004年10期
6 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7 滕少霞;;组织气候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态度关系的统计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年16期
8 李红刚;;知识特性与知识经济中的管理经济学问题[J];经济管理;2002年03期
9 滕少霞;;心理资本、组织气候与员工工作态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4期
10 闵锐;和金生;戴万亮;;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知识共享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肖兴政;彭礼坤;杨厚学;邓红;;对人力资本绩效管理者的认识[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夏芳;王雅林;;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量[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建一;心理资本——企业竞争力的新核心[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3 冯丹龙;企业应如何构建知识共享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解开职业经理人五大死穴[N];华夏时报;2005年
5 毛蕴诗 戴勇;构造三角形公司治理结构[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唐学鹏;追问德鲁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齐光;解开职业经理人5大死穴[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吴悦;郎咸平:中国企业家最缺系统思维[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孙兴伟;从“以资为本”到“以人为本”[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赵宏中;对智力资本的新认识[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家安;上市公司高层次人力资本的传记性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轩;员工心理资本、离职意向及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强麟;组织承诺、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阳明;咨询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会计核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黄国华;团队生产中的道德风险、监督与契约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安辉;甘肃SM咨询公司激励机制构建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5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845616.html